支气管狭窄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他医术精湛被称为儿科名侦探,33年不忘初
TUhjnbcbe - 2022/12/11 20:30:00

本文首发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端一盆水来,我给孩子洗一下手!”林明祥说,语气缓慢而不容置疑。

看着面前上了呼吸机,陷入昏迷,却迟迟找不到病因的患儿,主任医师麦隽和护士长余慕端有些不解,但还是照做了。医院儿科主任,林明祥曾经抢救回无数危重患儿的生命,她们相信他还能创造奇迹。

患儿是潮阳区西胪镇一名12岁的小学生,因为胸闷来求医,医院时还能自己走路,没多久就呼吸心跳骤停,抢救后恢复了心跳,但无法自主呼吸。值班医生迟迟找不到病因,只好拨通了林明祥的电话,才开始吃晚饭的林明祥撂下碗筷和一句“要抢救病人”,就医院。

据急得大哭的家长介绍:患儿半年前曾做过颈部肿块切除手术;值班医生初步考虑的肿瘤转移、爆发性心肌炎、脑出血或者脑炎等可能性,林明祥经过临床分析后认为可能性不大;看着患儿发黑的嘴唇和偶尔的抽搐,林明祥初步判断是中*,“可能是*蛇*虫咬伤,需要找到伤口。”

值班医生按照儿科诊治流程作了全面检查,没有看到伤口,家属也说患儿没有接触*虫*蛇。当把孩子脏兮兮的双手擦洗干净,林明祥弯下腰,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地仔细观察,终于找到了两个比针眼还小的咬伤,略呈黑色,已经闭合。在一条探索过的死胡同里,林明祥找到了隐藏的门。

“不是蛇就是老鼠。”林明祥说,只有判断是哪种*物才能对症治疗,可患儿弟弟在电话里坚决不肯透露线索,他医院,用糖果哄着,安抚着这一对怕父母责怪的孩子,拿到了实话:哥哥是捉蛇玩耍时被咬伤。

找到了病因,林明祥迅速组织抢救,为孩子注射抗蛇*血清,连续攻克了严重脑水肿、脑疝、肺水肿、严重心律失常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4天后患儿恢复自主呼吸,12天后康复出院,还是那个活蹦乱跳的熊孩子。

儿科的名侦探

问诊,是医生看病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在儿科经常无用武之地——因为孩子不会说话、不肯说话或者不懂描述病情,儿科也被称为哑科,医生需要花更多的功夫去观察并捕捉每一丝可能,以免误诊漏诊。

“如果那天没有林主任在,我们还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确诊,甚至可能会误诊漏诊。”麦隽说。林明医院儿科最大的底气,他有着自己的绝招——察言观色。

▲林明祥

一个13岁的患儿连续3天发烧、呕吐和抽搐来就医,这种情况在孩子6岁和8岁时出现过,每次都作为感冒治疗并好转。林明祥和患儿交流时,发现患儿的语言系统和神经系统发育滞后,身高、体重以及生殖器都像是学前儿童,检查又发现有着严重电解质紊乱,他立刻重视起来,要求做进一步检查。

“我觉得孩子不是感冒,应该是脑部发育问题,可能是脑垂体增生、感染、或者先天畸形。”林明祥说,他很庆幸也很遗憾,检查最终确诊患儿患有罕见病垂体柄阻断综合征,且是最难康复的一类。此前,林明祥只见过3例同类病例。

林明祥善于调动孩子情绪,用各种方式与患儿交流,他会为患儿做最全面的体格检查,他还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家长询问病史,因此破获了一个又一个疑难案件,“你得到的资料可能是间接的,或者是模糊的,但它们总会给你帮助让你找到合理的方向。”

“我有一些刑警朋友,我经常和他们开玩笑,说我们的工作都是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真相,而且我的敌人更隐蔽。”这位“名侦探”说,在儿科工作,临床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此外就是耐心和细心,“态度是第一位的,经验可以积累,但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抽丝剥茧,才能不被表象蒙蔽,找到临床有价值的阳性表现。”

林明祥已经做了33年的儿科医生,多年的积累,甚至让他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确定孩子的哭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孩子哭声里藏着很多秘密,比如肠梗阻患儿,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哭像是尖叫,会伴有脸色改变,谁哄谁抱都没有用。”

前不久,一个孩子因腹泻入院,初步治疗后还是哭,偶尔哭到干呕。林明祥查房时听到哭声不对,一问得知孩子早上腹泻3次,中午没有腹泻,他赶紧去摸孩子的上腹部,发现有“一种腊肠状的改变”,就让护士拿一瓶开塞露来。

家长当时就急了,“我是来治腹泻的,好不容易不拉了你怎么还给孩子用泻药?”林明祥解释说,孩子不是单纯腹泻,可能出现肠套叠,如果不及时治疗,时间长了会引起中*性休克和肠坏死。果然,用了开塞露后,患儿大便很少而且带血,经过灌肠治疗,确定是肠套叠,复位成功后小孩很快恢复。

林明祥不止对儿科疾病的敏感性特别高,更重要的是他还善于解决难题,及时把危急患儿从死亡线上抢回来。

有一位14岁的患儿患有爆发性心肌炎,医院时已经休克,并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肺水肿和肺出血,抢救过程中频繁抽搐,甚至出现了脑疝。所有该出现的严重并发症都出现了,家长决定放弃,林明祥却不肯投降,他连夜守在患儿床边,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最终把孩子拉了回来。

▲林明祥指导抢救患儿

儿科的诊治范围是0~14岁的儿童。年初,林明祥率队抢救了一名只有25周+3天的早产儿,创造了汕头市乃至粤东早产儿救治成功的纪录。

那是2月16日,大年初一,这个小家伙似乎是被春节的气氛吸引,提前了至少12周出生,只有7两重,比成人的巴掌长不了多少,皮肤还是半透明的状态,一出来就被送到了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因为器官功能发育极不成熟,患儿免疫力非常低,各种并发症先后出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宫内感染性肺炎、呼吸衰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开放、心功能不全、病理性*疸、喂养不耐受、贫血、早产儿脑病……每一个都像是虎视眈眈的杀手,围在患儿身边随时准备致命一击。

林明祥组织成立了抢救小组,安排高年资护师24小时不离人,时刻监护患儿的心、肺和脑功能;为减少疼痛等外界刺激,他要求进行脐静脉及PICC置管等方式治疗;为不影响患儿发育,他还邀请口腔专家帮助患儿锻炼口腔能力,邀请汕头和深圳眼科专家为患儿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手术。

更让人暖心的是鸟巢式护理——林明祥让护士在暖箱里用布卷出一个鸟巢,模拟母亲子宫内环境,确保患儿拥有边界感与安全感。

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到无创呼吸机通气,到低流量的箱内吸氧,最后自主呼吸;从静脉营养到自主吸吮,实现肠内营养……68天的抢救和守护,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手术,患儿最终渡过重重难关,看到了他期待的世界。出院后林明祥还进行了8个月的随诊,确保孩子发育正常才放下心来。

“一个孩子救不过来,对一个家庭就是巨大的打击。”林明祥说,抢救患儿,不只是救一个孩子的命,也是救一个家庭,“我是医生,也是*员,为病人服务就是职责,患儿康复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雷打不动的查房

让林明祥快乐医院儿科环境的变化。

过去,住院楼11楼的儿科病房空间狭窄,走廊也放满了病床,到处都挤着患儿和家属,不时响起的患儿哭闹声、家长的安慰和抱怨声夹杂在一起,既让人闹心又让人揪心。

最拥挤的地方是医生办公室,20多平方米的空间挤满了办公桌,林明祥的办公桌就位于靠门口第一张。他有一间独立办公室,但远离病房,患儿家属很难找到,他就干脆在病房办公,经常有家长着急孩子的病情,不挂号就来找他,而林明祥每次都是有求必应。

什么时候汕头能医院,缓解长期以来汕头儿童住院难的问题,成为林明祥梦寐以求的愿望。

“当时条件太差了,病房在加床的情况下仍是一床难求,可即便这样,依旧有很多家长宁愿抱着孩子忍着痛苦等待,也不愿意离开。”医院院长许海雄说,医院高度重视儿科的发展建设,在市委市*府及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终于有了儿童分院以及NICU和PICU(儿童重症医学科),林明祥多年来的愿望终于初步实现。

儿童分院的大楼也可以说是汕头市委市*府的一个礼物。年,刚调到汕头不久的时任市委书记陈良贤看到林明祥的视频资料,被他的故事感动,儿科条件则“让人心痛得流泪”。两人交流时,林明祥提出“汕头医院,以更好地为患儿服务”,陈良贤表示认可,很快就开会决定把已经停业的医院,从而有了这个汕头市医院。

▲林明祥组织病例讨论

如果站在高空俯瞰,刚刚入选广医院的医院,主院区呈现为一个底边不规则的等边三角形,就像是隐形轰炸机B-2,机头朝着东北方向,蓄势待发。而林明祥最常呆的PICU和NICU,就位于轰炸机的机头位置,医院发展最前沿的专科之一。

从机头右前方的东门出来右拐,沿饶平路南行多米,再右拐红领巾路走50多米,就是儿童分院。这里也是林明祥的战场,一栋被彩色包裹的建筑,和总院一样,这里的内部装修充满了童趣,以分散患儿对疼痛的注意力。

每天,林明祥都在饶平路和红领巾路上穿梭,时间长了,路边开店的街坊都认识了这位个头不高、有些瘦削的医生,而林明祥的白大褂也成了这条路上最亮丽的风景。

类似的风景曾在另一条路上展示。过去的许多年里,林明祥坚持着同一个作息规律,每天早上7医院,傍晚7点半回家吃饭,8医院查房,直到10点、11点回家休息。

在医学上不断创新,但在作息规律上,林明祥十分固执,就像喝茶一样,夜晚查房成了林明祥深入骨髓的生活习惯。直到年夏季之前,他从没有休过一次假,只要人在汕头医院,即便是春节假期,他也会到病房转一圈,不来就觉得少了什么。

因为对粤东儿童健康事业的贡献,林明祥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优秀共产*员、广东省首届“我最喜欢的健康卫士”、广东岭南名医、首届南粤好医生和汕头市劳动模范等荣誉,奖状和奖牌挂满了一面墙。

年,林明祥入选全国百名优秀共产*员,是汕头市唯一入选的*员,也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医务工作者。

年,林明祥当选为*的十九大代表。在北京开会期间,他的电话里最常听见的也是病情交流。10月26日中午12点多,林明祥回到汕头,下飞机后他第一时间问的不是下午2点半汕头市委组织的会议,而是担心前几天收治的1名爆发性心肌炎患儿,拖着行李箱就去了病房。

第二天,一批媒体赶来采访这位十九大代表,在儿科的会议室看到林明祥的行李还在那里放着。原来,前一晚查房时,忙于解决积累的疑难病例,林明祥早已经忘记了它们。

▲林明祥参加*的十九大

年的夏季是林明祥注定难忘的季节,他被检查出肺癌,做了手术。

术前,护士长余慕端问林明祥对儿科的安排。“林主任想到了科室的方方面面,唯独对自己没什么打算。唯一的一句话,是担心麻醉出意外,刚刚起步的PICU没有人带。”余慕端说,林明祥有药物过敏的病史,曾3次危及生命。

林明祥承认当时自己忐忑不安。“PICU才建了1年,我投入了那么多心血,舍不得啊!”他说,他很幸运,手术很顺利,但遗憾的是,切除了右肺中叶,让他很难再像过去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其实,没过多久他就回到岗位,门诊室和病床前,他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偶尔不适他会强忍着小声咳嗽几声。在医院领导和家人的说服下,他终于放弃了多年的习惯,不再每晚回来查房,改成了隔天一次。而医生休息室里那张属于他的行*床,他也终于肯去躺一躺了。

医者仁心的传承

“得益于林主任的精神鼓舞和以身作则,儿科队伍越来越壮大,各种亚专科也逐渐发展起来。”医院*委副书记吴先衡说,林明祥很低调,很务实,他善于调教年轻医生,曾获得中山大学第一届全省教学比赛一等奖。

除了教年轻医生技术和爱心,林明祥还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在全省率先为儿科医生争取了岗位补贴,“这极大提升了儿科医护人员的获得感,十几年来,几乎没有人做逃兵。”

“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这句在医生圈里流行多年的调侃是儿科的一个写照。很长时间以来,儿科医生缺乏的报道也不少见,但在医院,这似乎并不是一个问题。

年,林明祥接任科室主任,上任没多久就开辟了新生儿病区,当时儿科只有20多位医务人员。15年过去了,如今的儿科拥有7个独立病区和急诊、门诊,名医务人员,平均年门急诊12万多人次,年住院病人近人次,每年治愈疑难病及危重住院病人约例,多次被评为省、市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林明祥查房带教

与儿科紧跟时代的发展不同,林明祥的家似乎还留在旧日时光里。

这是一个有几十年房龄的老房子,家具也是旧的,沙发还破了几个洞。“一个主任还住在这样的地方,拍出来会不会有点没面子?”在拍摄全国优秀共产*员视频的时候,林明祥有些不好意思。当然,他不是买不起房,只是贪图房子的位置,走路医院。

有时妻子会开玩笑,说医院才是林明祥的家,而家只是宿舍和饭馆。医院工作的她,早已是丈夫最坚定的支持者。

妻子包容着丈夫,丈夫则包容着患者。林明祥一直要求“把病人当朋友,视病人为亲人”,“视病人为亲人是最终的目标,这个目标还要不断努力;但我们能够先把病人当朋友,他们信任你,你就要竭尽所能帮助他。”

余慕端介绍,经常有患儿家长候诊时私下问,林主任正在看的病人是他的朋友还是亲戚,“其实,每一个找林主任诊疗的病人都可以享受到这种待遇,医患本是一家亲,只要你心里装着病人,你就会自然而然这样做!”

关心不止体现在嘘寒问暖上,很多患儿家庭负担重,林明祥就想方设法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他特别提出要求,除非有必要的用药指征,否则坚决不用辅助药、营养药。他也经常向病人科普,不要因迷信球蛋白、氨基酸的疗效而花冤枉钱。

林明祥有一次发现,许多万古霉素没用完就丢了,原来这种药每支剂量较大,很多患儿一次只用一半左右,多余的都浪费了。而万古霉素一支要元,一个重症金葡菌感染的患儿一个疗程就要元。于是他查阅资料,又和药学部门专业人员研究,发现该药配置后放冰箱保存,24小时内不影响药效,于是就给一些患儿每天开一支,配置后分次使用。虽然这明显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却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平均一个疗程可减少约0元。

得益于林明祥倡导的“用心尽责,把病人当朋友,视病人为亲人”理念,过去的是十多年,医院儿科没有出现一例医疗纠纷。

▲医院儿科团队

林明祥说,这是父亲教给他的价值观。

他的父亲喜欢医学,自学了中医知识,经常为街坊看病。虽然不是专业医生,但父亲凭借医术和对患者的关心赢得了街坊的尊重,他还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些一直影响着林明祥,让他从小就有了做医生的想法,高考时所有的志愿都是医学,后来就读于中山医学院(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毕业时,林明祥选择了回家乡工作。“回汕头是我守护一方的初心。这里的医疗水平和广州有很大的差距,作为中山医毕业生,我有能力帮助家乡父老解决一些问题。”林明祥强调,事实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当事业和家庭之间无法两全时,他选择了事业,父亲生病住院需要照顾,他没有请过一天假,老人理解他;妻子承担了所有家务,他在家里什么都不干,妻子包容他;对儿子,也缺席了太多的成长记忆,直到儿子考大学时,看到志愿上的医学专业,林明祥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内疚,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年7月1日,他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优秀共产*员表彰时,儿子破天荒地在朋友圈里提到了父亲,祝贺他得奖。看着儿子以父亲为傲的话,林明祥开心得像个孩子。

更令他开心的是,今年儿子研究生毕业了,已经被医院录取,成为一名内分泌科的医生。林明祥正期待着儿子的成长,和他一起为家乡父老的健康,不忘初心,奋勇向前。

《人之初》杂志主笔|宋炳*

编辑|方羊苏海宁责编|周颖怡

来源|《人之初》杂志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医术精湛被称为儿科名侦探,33年不忘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