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是现在给宝宝治病所使用的越来越多的方法,家长认为不打针不吃药,又见效快,对宝宝非常好,那时是到底是不是如此呢?
什么是雾化?
雾化是将药物制成直径为几微米的小液滴或小颗粒,也就是气溶胶,随着呼吸,药物会直接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常用于缓解治疗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疾病。雾化疗法其实是目前临床治疗呼吸类疾病非常理想的一种手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在英国使用,在我国临床也使用了近20年了。
由于雾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发生病变的呼吸道和肺部,对比口服或静脉输液,它起效更快、效果更好;局部药物浓度高,但总体用药剂量小,仅为全身用药的几十分之一;不良反应少。
雾化吸入该如何用药?孩子咳嗽,雾化该用什么药?效果和安全性如何?……这大概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了。
虽然雾化看似比较简单,但和打针、吃药一样,都是一种给药的方式,需要先由医生诊断病情、对症用药,可不能自己乱来哦。
1、雾化吸入的常用药家长首先要明白的是,咳嗽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疾病。很多种疾病都可能引起咳嗽,比如哮喘、支气管炎、肺炎、急性喉炎等。因此一定要先看医生,明确咳嗽的病因,在医生的指导针下对病因选用药物。
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厉害影响睡眠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来保持呼吸道湿润、减少刺激引发的咳嗽。
2、这些药物最好不要用当前雾化药物使用的一些不规范之处,如:地塞米松、氨溴索(沐舒坦)、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利巴韦林以及各种中成药等,其实都不是雾化剂型,均不推荐用作雾化药物使用。
为什么不能用注射剂型来代替雾化剂型呢?它们最大的差别首先是防腐剂,这些成分吸入后可能诱发哮喘;其次注射液无法达到雾化颗粒要求,会在肺部沉积、无法清除,增加肺部感染的危险。而中成药因为效果和副作用都不明确,更不建议用于雾化。所以,我们要警惕的不是雾化本身,而是药物的“滥用”!
做雾化时,家长要注意这些
1、进食1~2小时后进行雾化选择在宝宝进食后,隔1~2小时再雾化,可以防止排痰、气雾等刺激引起恶心或呕吐。吸入前要清洁口腔,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食物残渣。
2、使用面罩式喷头因为宝宝的鼻腔比较狭窄、鼻甲弯曲,雾化颗粒经过时,很多药物会停留下来,达到小气道和肺泡的药物就减少了,而口腔明显宽敞多了。所以为了达到好的治疗效果,雾化最好选择口腔吸入。
不过小宝宝通常很难配合口腔吸入,不说用嘴吸气,老老实实含着喷头十来分钟就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3岁以下的宝宝还是直接选择面罩式喷头吧!
手持雾化器药罐时,应保持与地面垂直,否则药罐如果发生倾斜,可导致药物倒出、不出雾。
3、保持平静状态家长可以将宝宝抱起,尽量让宝宝保持平静,如果宝宝十分不配合,可选择在他睡着时,将面罩尽可能罩住口鼻。
大一些、懂事的宝宝,可教会他正确的吸入方法,让他慢慢深吸气,使药液充分到达支气管和肺内。
4、尽量不要中断雾化吸入通常需要5~10分钟,尽量不要中途停止,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如果宝宝剧烈咳嗽,可以暂停吸入,帮孩子拍背或喝一些水,等咳嗽缓解后再继续。
吸入药液的浓度不能过大,吸入速度要由慢到快,雾化量要由小到大,使宝宝逐渐适应。
5、雾化后要洗脸、漱口用面罩做雾化吸入的宝宝,做完后要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擦脸,着重清洁面罩覆盖区域,防止残留的药物刺激皮肤;吸药前不能抹油性面霜。
雾化结束后,家长要帮宝宝拍背排痰,并给宝宝喂一些水或漱口,来清洁口腔。
具体的拍背方法是:妈妈坐在椅子上,用一只胳膊挡在宝宝的前胸部,手握住宝宝的腋下位置。让宝宝坐在大腿上,或将宝宝的腹部和腿都放在自己的腿上,让宝宝的身体与地面保持平行,或是略微往下弯。
将另一只手微微隆起,形成中空状,在宝宝咳嗽的间隙进行拍背。拍的时候,不要拍到宝宝的脊椎,应该由下向上、轻轻拍左、右肩胛骨的位置,也就是肺所在的位置。
每次使用后,要将雾化器的零部件拆开,用温开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6、出现这种症状要警惕在雾化的过程中,家长要随时注意观察宝宝的状态。如果出现口干、恶心、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要及时让医生处理。
所以说,雾化可以做,但是要谨遵医嘱,不能像口服药一样根据症状减轻家长自行给孩子增减剂量。而且要对症下药!
本文来源于搜狐母婴,转载只为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