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呼吸内科顺利完成一例上气道重度狭窄患者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患者,男性,54岁。3月前因车祸致颅脑损伤行气管插管及手术治疗。自1月前出现咳嗽、喘息、气短症状,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入院后经急诊收住呼吸内科。患者入院时呈端坐呼吸,见明显“三凹征”表现,颈胸部CT提示约平颈7椎体水平气管管腔内软组织占位,管腔明显狭窄,其气管狭窄严重,随时有发生痰液窒息风险。在完善术前检查后,呼吸内科主任万毅新、副主任医师陶红艳立即为其行麻醉下气管镜检查,镜下见患者声门下1cm处气管呈裂隙样狭窄,中间被瘢痕组织分隔,管腔狭窄达4/5。
术中,呼吸内科介入团队冷静应对、默契配合,立即使用高频电凝切断管腔中央瘢痕束,并进一步电凝切除管腔周围瘢痕组织,后钳夹清理坏死组织,经约30分钟治疗后气管腔较前明显通畅,直径5.7mm的治疗镜可轻松通过。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恢复自主体位,哮鸣音、“三凹征”消失。
3日后,陶红艳再次为患者行气管镜下进行介入治疗,对瘢痕组织进行冷冻治疗,以减少患者术后瘢痕再增生。经上述治疗后,患者气道基本通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现已康复出院,定期门诊随访。
良性大气道狭窄多见于气管、支气管内肉芽组织增生所致的气道狭窄:如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外伤引起气道损伤及气道感染性疾病如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多表现为进行性喘息、气短和致命的气道梗阻。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是快速、有效、微创、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我院呼吸科每年收治大量此类患者,通过气管镜下电凝、冷冻、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介入治疗手段,减轻气道狭窄,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