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联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日前联合作出决定,对在科技创新做出杰出贡献的28名先进个人和10个先进创新团队授予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荣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微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常兆华榜上有名。
在采访中,常兆华表示,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所学所能唯有实实在在的献给国家,转化为能给人民带去福祉的技术,才能真正称得上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创新行为。微创公司成立20多年来,专注于自主创新并一以贯之高强度投资研发,已开发出多个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在研项目多个,目前已拥有专利(申请)4项,其中国外项,成为拥有30多家子公司的跨国医疗器械集团,在80多个国家1医院,平均每6秒就有一个微创产品被使用,累计有多万名危重患者受益,为国家节约数百亿元医保资源。
常兆华是一名有着满满爱国情怀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常兆华赴美求学。此时,作为一名热能工程学博士,出于对生命科学的热爱,他毅然决定从零开始,五年内自学完成本科、硕士的相关知识,最终攻读下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生物科学系博士学位。年,上海市*府第一次组织留学生回国省亲代表团,常兆华是市*府特邀的25位海外留学生之一。当年的张江尚是一大片荒芜,但浦东的开发开放吸引了常兆华。加上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萌发了“发一篇论文不如救一条生命”的朴实想法,他果断放弃了美国上市公司副总裁的职位,怀揣着实业报国的梦想,从一个纯粹的科研工作者变成一位创业者,于年单枪匹马来到当时还是庄稼地的上海张江,创建了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而那时候,参与浦东开发创业大潮的海归尚寥寥无几。
常兆华介绍,公司创建以来,一直专注于自主创新,在多项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上取得突破,首创以“创新反应炉为核心”和“线一站”为特征的流水线创新体系,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微创独创的“创新反应炉”是针对中国特殊国情下“创新创业转化”效能问题,历任数年探索、打造和总结的“模式”类成果,这一成果使科研成果成功产业化、商业化的小概率变成大概率事件甚至必然事件,微创的创新成果转化成功率和内部创业孵化成功率双双达到95%以上。20多年来上海微创孵化出近20家高科技医疗企业,开发出心脏支架、心脏瓣膜、大动脉覆膜支架等上百种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并大规模产业化,几乎覆盖欧美介植入器械主要产品线,改写了中国过去在该领域依赖进口的历史。
常兆华表示,长期艰苦的创新创业活动使他深切体会到,医疗产品绝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科技问题,只有“科学技术、工匠精神、艺术品位、人文情怀和自由思想”五个要素激烈碰撞并找到最终平衡点后,一个优秀的医疗产品才呼之欲出,“99%的尽精微+1%的致广大”是他近三十年在海内外高科技领域创新创业总结出的经验。1%的“致广大”是指企业与“中国梦”融为一体的企业信念、远景和使命,“99%的尽精微”是几十年如一日、如一分、如一秒般对完美细节锲而不舍的追求,是不分昼夜、分分秒秒对点滴工作的牵挂,是坚守初心的定力,是对大大小小、各式各样名利之诱惑的抵抗力,是对不顾一切贪恋“求高”和“做大”之虚荣心的免疫力。事业是“天马行空”般想出来的,更是像“蜜蜂筑巢”般一点点的“干”和一秒秒的“熬”出来的,正所谓“亿万个精微打造同一个辉煌”。
年9月3日,世界顶级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全文刊登了微创研发的火鹰支架系统在欧洲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这是《柳叶刀》创刊近年来首次出现中国医疗器械的身影,标志着火鹰支架已成为全球新一代心脏支架行业新标准的引领者。
在谈起火鹰支架时,常兆华说,火鹰支架是微创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成功上市的拥有在支架梁非血管面微槽包裹药物、提供精准靶向释放药物专利技术的靶向药物洗脱支架系统。这款产品要在细如头发丝却极其坚硬的钴铬合金上均匀挖槽,并通过全自动三维打印微凹槽填充的方式将药物精准地注入微型凹槽中,该技术在保证药物有效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药物载量和聚合物载体使用量,以全球所有药物支架中最少药剂量和最小副作用获得了金标准疗效。这种颠覆性的创新注定会给研发工作带来许多困难。由于支架壁薄如头发丝且空间极其有限,制造工艺可谓精微至极,要在细如头发丝却极其坚硬的钴铬合金上均匀“挖”出近个凹槽,这比“发雕”更难;此外,为了将药物精准地注入这些微型凹槽,微创还自主研发了独一无二的药物涂层喷涂设备,全自动三维打印微凹槽填充,可将误差控制在微米级别,药物涂层的面积仅占金属覆盖面积的20%。对于这项技术,火鹰支架研发团队的技术人员都笑称这是医疗器械领域的“宇航飞船船舱对接”,因为采用的正是最先进的航天级目标智能捕捉与定位技术。火鹰支架同时兼具了裸支架更安全优点和药物支架更有效的优点,完美避开了裸支架“易产生血管术后再狭窄”和早期药物支架“易引发晚期和极晚期血栓”各自固有的特征性缺陷,既获得了普通药物支架的疗效,同时又保持了金属裸支架的长期安全性,做到了“鱼和熊掌”兼得。火鹰支架系统的突破性创新可大幅缩短患者术后服用双抗药物的时间,通过较早停药可缩短“血栓”和“出血”双高风险期,更可为国家医保节省数亿元费用。
据了解,疫情期间,上海微创的相关技术和设备在驰援武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远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远程单导联心电监医院智能方舱指挥中心的应用获得多方肯定,也获得国家卫健委指导组一致认可。新冠肺炎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有心血管疾病,该技术的应用可对患者进行全天候高质量的实时心脏监护并发布报告,有效提高了病情管控效率;上海医院呼吸内镜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攻关研制成功的首个用于新冠肺炎诊疗的支气管手术机器人系统,创新地将主从遥操作控制的新冠肺炎支气管手术机器人系统从概念变为现实。今年医院完成了首例机器人辅助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此外,针对有专家表示,患者病情恶化可能存在爆发性心肌炎或“心碎综合症”,微创第一时间向承担疫情防控任务的武医院捐赠了一批价值万元的心肌梗死冠脉救护产品,有力的支援了武汉的疫情防控工作。
对于获奖后的感悟,常兆华说,我们之所以能“海归”后活下来和“归海”后有所发展,主要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靠的是一种为国家和为患者着想的信念,对企业远景的向往和对企业使命的坚守。*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给了我们坚定不移推进自主创新创业无穷的信心和勇气。“我将以这次获奖为鞭策,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创新自信,坚持高质量发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创科技创新无人区,以谦逊务实的态度,默默开山辟路,造福社会大众,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为国家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责任编辑鲍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