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时悦
单位:广州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引用本文:李时悦.我国介入呼吸病学的现状与发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4(12):-.DOI:10./cma.j.cn-0830-.
摘要
支气管镜技术是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以支气管镜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介入呼吸病学是现代呼吸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基本在国内普及,同时不断加强规范发展,近年来水平迅速提高,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项目有我们的特色及优势。但存在缺乏原创性研究和技术、临床研究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建设和质控方面正在起步等不足。针对这些情况,需要加强、推动以下工作:医工结合原创性研究,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信息化及大数据建设,拓展在常见病、多发病的应用等。自年德国Killian医师开始行支气管镜检查以来,支气管镜技术已有多年历史,经历了硬质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现代电子支气管镜的发展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支气管镜技术从一门单纯的技术逐步发展成为涉及呼吸病侵入性诊断和治疗操作的医学科学与艺术的新兴学科——介入呼吸病学,国外称为介入肺脏病学(interventionalpulmonology),它是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也是现代呼吸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40年代,我国学者到国外学习后,开始在国内开展硬质支气管镜技术;20世纪70年代,国内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呼吸系病学术会议上成立了纤维支气管镜学组;年在广州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上成立了介入呼吸病学学组,提出了“普及、规范、提高”的工作重点。过去的20多年,是我国介入呼吸病学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等方面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介入呼吸病学将迎来发展的*金时代。一、我国介入呼吸病学的现状
1.普及:在国内呼吸介入同道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介入呼吸病学学组成立后的10年里,支气管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普及。近几年,几乎每周全国各地都有介入呼吸病学的学习班、培训班、会议等学术活动。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医院需要设置呼吸内科,而呼吸内科需要开展支气管镜检查技术,有条件的鼓励开展呼吸疾病的介入诊疗技术[1,2]。通过卫生行*部门、学术界、企业界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医院已全部开展了支气管镜技术,医院也逐步开展了支气管镜技术。2.规范:介入呼吸病学的各种诊疗技术专业性非常强,需要相关方面的支持,同时也需要规范的操作。在开展呼吸介入技术的早期,主要介绍如何开展各种技术,对各种技术的规范性强调不多。近20多年来,随着支气管镜技术的不断普及,规范性方面的工作也逐步加强。年3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镜学组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发表了《纤维支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临床应用指南(草案)》[3],规范了常规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和经支气管肺活检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常规、并发症的处理等。年8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根据学界发展的需要,发表了《成人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术应用指南(年版)》[4]。同时,学组也积极组织针对具体技术或疾病制订了指南或共识,鼓励开展新技术的同时,也强调规范的重要性。从整体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医院开展的呼吸介入技术的差别较大,我国介入呼吸病学规范性、质量控制方面还需要不断加强。3.提高:以前的支气管镜等呼吸介入的器械和设备基本是国外生产,受制于设备等方面的因素,我国开展支气管镜相关技术较晚,而且很多设备或技术往往是国外开展了3~5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后才引入国内,严重影响了我国介入呼吸病学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影响了我国介入呼吸病学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及科技实力的增强,引入国外设备的时间越来越短,同时国内也开始进行原创器械的研发。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国内介入呼吸病学专家与国际同道进行了广泛的学习、交流、合作,通过国内专家的努力,在操作技术方面,我国呼吸介入同道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在有些项目如气管支气管结核狭窄的处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评估小气道疾病等方面有我国的特色及优势[5]。二、我国介入呼吸病学面临的挑战
虽然我国介入呼吸病学近年来发展很快,大部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要实现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1.缺乏原创性研究或技术:我国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但大部分的原创方法或技术基本来自国外,严重影响了我国介入呼吸病学在国际的影响力,这是我们今后需要重视的工作重点。2.未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疾病资源:我国人口最多,病种丰富,是最有条件开展临床研究的国家。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医院的工作规范性、数据不完整、对临床研究的重视不够,导致我国介入呼吸病学界鲜有发表高影响力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文章。3.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中心城市介入呼吸病学的水平较高,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不少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介入呼吸病学只是开展一些基本的诊疗方法,甚至只是开展简单的支气管镜检查,远远未发挥介入呼吸病学的作用及对呼吸学科的支撑、推动作用。4.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由于目前大医院的介入呼吸病学还在发展阶段,介入呼吸病学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更是滞后。虽然医院应用了电子化呼吸介入图文管理系统,但结构化呼吸介入电子报告系统基本上没有开展,区域、全国的呼吸介入网络、数据系统的建设才刚刚开始。5.质量控制尚未系统推行:随着呼吸内镜等呼吸介入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呼吸介入的质量控制也逐步得到重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呼吸介入目前面临着技术发展不平衡、诊疗质量偏低等问题,尚未建立和推行介入呼吸病学的质量控制体系,严重影响了呼吸介入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建立健全呼吸介入质量控制体系,需要从介入呼吸病学的体系建设、人员培训、操作流程、信息化建设、内镜及相关器械洗消等多方面入手,保障呼吸介入诊疗质量和诊疗安全,制定合理的质量评估标准和量化考核体系。三、我国介入呼吸病学的机遇及发展方向
我国介入呼吸病学虽然存在上述不少问题、面临着各种挑战,但经过呼吸介入同道几十年的努力,近年来介入呼吸病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我国科技、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当前应该是我国介入呼吸病学发展的*金时代,呼吸介入同道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重点发展以下的工作。1.医工结合开展原创性研究:目前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研发能力、资金完全有能力开发出原创性的器械,介入呼吸病学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有很多临床急需、有创意的想法,但单一方面难以成功开发出新器械或新技术,医工结合是非常重要、行之有效的途径。国内已通过医工结合这种模式初步研制出非常有前景的新技术新器械,如肺减容回力圈系统[6]、冷冻球囊靶肺去神经支配[7]、喷洒冷冻治疗慢性气道疾病[8]、新型射频消融系统治疗肺外周结节[9]等。2.开展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中国介入呼吸病学有不少很好的临床实践经验,但基本是回顾性研究,且资料不齐全,总结后的文章难以发表在有影响力的杂志上。我们需要把临床经验转化为循证医学依据,同时提高中国介入呼吸病学在国际的影响力,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是必由之路。3.信息化建设: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介入呼吸病学的信息化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没有信息化建设,呼吸介入临床工作的监测和质控、科研难以高水平推进。4.重点加强呼吸介入在常见病、多发病应用:介入呼吸病学虽然发展很快,但相对于其他亚专科还是相对弱小,主要原因是介入呼吸病学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适应证不多,因此,介入呼吸病学要发展成为大、强的亚专科,一定要重视、加强在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和应用。具体来说,介入呼吸病学在周围型肺癌的快速、精确、诊疗一体化处理的深入广泛应用,以及进一步加强在慢性气道疾病、感染性疾病诊疗的应用等。5.其他:呼吸介入亚专科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上面现阶段需要重点发展外,介入呼吸病学体系建设、人才培养、规范及质量控制等,也需要同步发展。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让我们介入呼吸病学同道积极面对当前的挑战,抓住机遇,明确重点发展方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实现我国介入呼吸病学从跟跑到并跑,最后实现超越。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