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鲍特氏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程可长达2-3月左右,故称“百日咳”。一般呈散发状,在儿童集体机构中可发生流行。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约2/3的病例是7岁以下儿童,尤以5岁以下者多。因婴幼儿从母体得到的特异性抗体极少,最为易感。
传染源
患者是本病唯一传染源,自潜伏期至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以发病第一周卡他期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咳嗽时病原菌随飞沫传播,易感者吸入带菌的飞沫而被感染,由于该菌在体外生存力弱,间接传播可能性小。
临床表现
卡他期宝宝在感染后,经1~2周后就出现症状,发病的早期患儿有流泪、流涕、咳嗽和低热等症状,与普通感冒难以区别。3~4天后咳嗽日见加重,约经1~2周后咳嗽逐渐加重而进入痉咳期。
痉咳期阵咳期出现典型剧烈的痉挛性咳嗽,咳声短促,连咳十数声而无吸气间隙,脸憋红,鼻涕、眼泪流出,最后咳出大量黏液,并由于大力吸气而出现犹如鸡鸣样吼声,尤以夜间明显,年龄愈小,病情愈重。痉咳期一般持续5~6周,也有的长达3个月。
恢复期经2—6周的阵咳期以后,进入恢复期,恢复期约2—3周。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患百日咳,因咳嗽无力,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很容易被痰液堵塞,因此得百日咳以后病情常不表现出典型的一阵阵咳嗽,只是一阵阵憋气、面色青紫。
预防措施
1.隔离传染源: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是重要的预防环节。隔离期自起病开始,为期7周;或痉咳开始,为期4周。密切接触的易感儿(特别在集体机构中)需隔离观察3周。
2.病儿居室要保持空气新鲜,但又要防止感受风寒,衣被勤洗晒,保持清洁。发病后,病儿要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对夜间咳频影响睡眠的孩子,可酌情给予镇静药。
3.注意饮食调节,要保证每天热量、液体量、维生素等营养素的供给。特别是咳嗽、呕吐影响进食的病儿,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吸收且容易吞咽的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做到少量多餐,随时补充。忌食生冷、辛辣、肥甘等食品。
4.及时排痰,防止呼吸暂停。可以给予一些能稀释痰液的药物,以便痰液咳出,但咳嗽反应重及小婴儿不宜应用,严重的痰涎阻塞,要用吸痰器将分泌物吸出。
5.规范疫苗接种:接种百白破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可明显降低百日咳发病率。基础免疫共三针,自新生儿出生后3月龄起开始接种第一针,连续接种3针,每针间隔4-6周。加强免疫通常在基础免疫后18-24月龄内进行,在4-6岁间再加强一次。
供稿:疫情信息科李广涛
编辑:办公室徐钊
ID:渭南疾控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