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狭窄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紫绀型和非紫绀型先心病的病情特点
TUhjnbcbe - 2022/1/3 17:05:00

紫绀型者心内血流存在右向左分流,或以右向左分流占优势;非紫绀型者仅为左向右分流或无分流,这种分类方法较为简单而常用。在非紫绀型先心病中,以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最为常见;在紫绀型先心病中则以法洛四联症最多见。室间隔缺损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5~30%;动脉导管未闭占17~20%;房间隔缺损占10~15%;法洛四联症占8~15%;大动脉转位占8~10%;主动脉缩窄占5~7%;肺动脉狭窄占5~7%;主动脉口狭窄占4~5%。

(一)非紫绀型先心病

1.室间隔缺损胚胎从第8周开始形成室间隔组织,出生后约20%~60%新生儿的室间隔自行闭合,其余40%在婴儿期闭合,多数在5岁以内闭合。超过5岁自行闭合者很少,即遗留室间隔缺损畸形,有肌型、隔瓣后型及小缺损之分。室间隔缺损时的血流自左向右的分流量大小取决于:①缺损面积大小与分流量成正比;缺损直径接近或超过主动脉瓣口直径时,血流通过缺损时无阻力,则在整个心动周期各时相都分流;②左、右心室压力差大小与分流量成正比,压差越大,分流量越多。肺循环血流量能反映分流量大小。右室接受较多血量以后,容量增加,压力上升,输入肺动脉的血量随之增多,肺静脉回到左心的血量也增加,此时可见心腔扩大,心肌肥厚,房室压上升,肺动脉压上升,肺小动脉收缩;继后肺小血管壁肌层肥厚,阻力增加,血管内皮退行变,重者可致部分小动脉闭塞,肺血管床减少,肺动脉压升高。③室间隔缺损的病程发展取决于缺损大小和肺血管阻力状态;病程发展过程中容易并发心内膜炎和肺炎;或并发心功能不全,甚至心力衰竭;或因肺动脉压进行性上升而出现双向分流,甚至右向左分流,即艾森曼格综合征,出现紫绀,低氧血症及代偿性红细胞增多。

2.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是胎儿期生理性的血流通路,出生后一般自行闭锁,有的延至半岁,少数延至一年后才闭锁。闭锁的导管中层纤维化儿形成纤维索条,即为动脉导管韧带。①如果动脉导管未闭(不闭锁),主动脉的血流向肺动脉分流,分流血量多少取决于动脉导管粗细、主肺动脉间压差以及肺血管阻力大小。由于心脏收缩期或舒张期的压力始终大于肺动脉,因此血液始终是左向右分流,左室作功增加,容量增大和心肌肥厚。②血液大量分流入肺循环,使肺动脉压增高,逐渐肺血管增厚,阻力增大,后负荷增加,使右心室扩张,肥厚;随病程发展,肺动脉压不断上升,当接近或超过主动脉压时即出现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临床可出现紫绀,其特征是左上肢紫绀比右上肢明显,下半身紫绀比上半身明显。

3.房间隔缺损可分原发孔及继发孔两型。原发孔因未与心内膜垫融合,常伴有二尖瓣、三尖瓣异常;继发孔为单纯的房间隔缺损,缺损部位有中央型、上腔型、下腔型等。①早期因左房压高于右房,血液自左向右分流,分流量大小取决于缺损面积大小、两房间压力差及两心室充盈阻力。因右房、右室以及肺血流量增加,使容量增多、心腔扩大及肺动脉扩大,而左心室、主动脉血量减少。②肺血量增多首先引起肺小血管痉挛,血管内膜逐渐增生,中层肥厚,管腔缩窄,肺阻力严重升高,右房压随之上升,当右房压超过左房时可出现右向左分流,临床表现紫绀。

4.肺动脉狭窄狭窄可发生于从瓣膜到肺动脉分支的各个部位,常见者为肺动脉瓣狭窄或漏斗部狭窄。①肺动脉瓣狭窄占50%~80%,表现瓣膜融合、瓣口狭小、瓣膜增厚。②漏斗部狭窄为纤维肌性局限性狭窄,或为四周肌层广泛肥厚呈管状狭窄。③狭窄导致右室排血受阻,室内压增高,心肌肥厚,心肌细胞肥大融合,肌小梁变粗并纤维化,心腔缩小,排血量减少,全身供血不足,右心劳损,最后出现右心衰竭。

5.主动脉缩窄可发生在主动脉的任何部位,多数在主动脉峡部和左锁骨下动脉分支处,占主动脉缩窄的98%,男性多于女性。①因下半身缺血致侧支循环丰富,包括锁骨下动脉所属的上肋间动脉、肩胛动脉、乳内动脉支,以及降主动脉所属的肋间动脉、腹壁下动脉、椎前动脉等。因肋间动脉显著扩张可导致肋骨下缘受侵蚀。②主动脉缩窄以上的血量增多,血压上升;缩窄以下的血量减少,血压减低。可引发左心劳损肥厚,负荷加重,终致心力衰竭。③脑血管长期承受高压,可发展为动脉硬化,严重者可发生脑出血。④下半身缺血缺氧,可引发肾性高血压及肾功能障碍等。

6.主动脉口狭窄有主动脉瓣膜狭窄、主动脉瓣下狭窄和主动脉瓣上狭窄三型。①主动脉瓣膜狭窄较多见,瓣口狭小,有单瓣叶、双瓣叶、三瓣叶或四瓣叶畸形,瓣叶相互融合、增厚和钙化。②主动脉瓣下狭窄的瓣叶基本正常,而瓣环下方呈纤维膜性或肌性狭窄。③主动脉瓣上狭窄的位置在主动脉瓣叶和冠状动脉开口的上方,较少见。④三类狭窄都引起主动脉排血阻力增加、左室负荷增大、左室肥厚劳损、舒张末压升高、充盈减少,同时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心肌缺血症状。随着左室的变化可致左房、右室压增高,心肌肥厚劳损,终致左、右心室衰竭。

(二)紫绀型先心病

1.法洛四联症居紫绀型先心病的首位,占50%~90%。①心脏畸形主要包括:肺动脉流出道狭窄、室间隔膜部巨大缺损、主动脉右移并骑跨于室间隔上方、右室肥厚扩大。其中以肺动脉狭窄及室间隔缺损引起的病理生理影响最大。②肺动脉狭窄可发生在漏斗部、右室体部、瓣膜部、瓣环、肺动脉干及分支。狭窄愈严重,进入肺的血量愈少,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愈显著。③因肺动脉狭窄使右室肌肥厚,阻力增大,收缩压上升,心脏收缩时血液自右室分流入主动脉,心脏舒张时室间隔缺损处有双向分流;右室流出道愈狭窄,右向左分流量愈大,肺血愈少,紫绀愈严重。④全身长期持续缺氧可致各种缺氧征象,表现指和趾端呈缺氧性杵状增生;红细胞代偿性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大;代谢性酸中*;肺动脉与支气管动脉、食管、纵隔等动脉的侧枝循环建立十分丰富,多者可达主动脉血流量的30%;如果肺动脉闭锁,则可达50%以上。

2.大动脉转位为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主动脉与肺动脉异位,居紫绀型先心病的第二位,可分矫正型和完全型两种。①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时,主、肺动脉位置颠倒,同时两个心室的位置也错位,肺动脉连接于解剖左心室,但仍接受静脉回血;主动脉连接于解剖右心室,却接受肺静脉氧合血。因此,虽有解剖变异,但血流动力学和氧合得到矫正,仍维持正常。②完全型大动脉转位是两个大动脉完全转位,主动脉与解剖右心室连接,将静脉回心血排至全身;肺动脉与解剖左心室连接,将氧合血排入肺动脉,再经肺静脉回到左心。③如果在肺循环与体循环之间没有交通口,则婴儿不能存活;只有存在交通口(如卵园孔、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的情况下,患儿才得以生存,但自然寿命取决于交通口的大小与位置,其中45%死于出生后一个月内。

3.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肺静脉血不回到左心房,而流入右心房或体静脉,一般都存在房间隔的交通。解剖类型较多,年Darling将其分为四型:①心上型,临床较多见,约占50%,肺静脉汇合成肺静脉干,在心脏的上方进入体静脉系统,再回入右心房;②心内型,约占30%,肺静脉汇合后,血流进入冠状静脉窦后再进入右心房;也有直接进入右心房者,但较少见;③心下型,约占12%,肺静脉汇合后,向下穿过膈肌连接于下腔静脉,门静脉和肝静脉;④混合型,较少见,约占8%。其病理变化取决于房间隔缺损的大小和异位连接有无梗阻;⑤因动脉血氧饱和度低,大量血流从左向右分流使右心和肺循环负荷增加,容易导致右心衰竭和肺动脉高压,使病情急剧恶化。

摘自国内专业书籍《现代麻醉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紫绀型和非紫绀型先心病的病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