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
恭喜22号“山芋”喜提呼吸内科主任带教;坐拥主任护士长双人办公室一间,内含双人沙发,独立卫浴,关门即锁,安全系数满分。然而,这里到底是个世外桃源还是个孤岛,我觉得答案还有待商榷。
呼吸内科承包了整个1号楼14楼,分为一区和二区。早上开完会之后,跟随主任和师姐查房,主任倒是总会给我指一下CT影像上的异常点,例如炎症或是胸腔积液之类。只是他带着一口独特的口音,在整个上午我都在努力分辨他到底说了什么;师姐比较慢热,今天还没混熟。
查完最后一个病人,师姐把胶布、碘酒全都放在了我的写字板上,“把这些放回(护士站)去”。我飞速去护士站归还完物资,回来时主任和师姐都不见了。搜遍了整个14楼的病房和办公室也没有看到他们的身影,就在这时在路上遇到了前面和我们打招呼的护士长姐姐。护士长姐姐把我领到了主任护士长办公室,仿佛送回家了一只迷路的小孩...
比起跟我讲具体的医学知识,主任似乎更爱跟我讲人生道理。从跑几步按住电梯引申到人生要搭上“班车”;从会诊时观察科室的分布楼层和病房的分布牌引申到学会看“路标”;从清闲的科室奖金会少,到临床医生的工作不只有看病,还有科研、教学等;主任的理论是“反正你以后也不是从事这个专业的,所以我先把方法教给你。”嗷,其实我更想学专业相关内容...
新事物对于年长的人总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之前在皮肤科门诊的时候,看着一位年龄稍长的医生龟速打字我已经很“难受”了,没想到这位主任的输入速度更胜一筹。每个字他都只输入首字母,在键盘上一个一个戳下去,像极了『疯狂动物城』里的树赖,我真的是分分钟想把键盘抢过来代打。主任在自己的办公室电脑中存了一个会诊模板文件,提高效率全靠“查找—复制—黏贴—修改”四部曲。唔,他的复制黏黏竟然还是用鼠标右键而不是Ctrl+C/V。
不过我觉得这位主任最优秀的品质在于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当我告诉他有更快的方法调出病人的病历,或是会诊意见写的和实际有些出入时,他都会试一试新操作,改一下他刚刚输入的文字,有时还夸奖我对系统更熟悉。或许有机会的话我可以跟他讲讲电脑快捷键?
下午即将下班时进来了一个男生,开始和主任讨论起了之前住院的某位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从放疗、化疗到什么时机可以使用靶向治疗说的头头是道。得知我是实习生后在我面前夸赞“X主任教学生教的很好的。”。我原本以为他是某位以前在这边轮转过的师兄,后来才发现我错了。
“你在哪里读书?”
“南医大,口腔专业。”
“噢,南医的啊,等你以后毕业了来粤北工作就很好啦。”
我一头黑线...
这小哥外形不错,还能抓住每个时机制造彩虹,这么自信的吹自己不清楚的事情,莫非是传说中的医药代表?
DAY2
今天主任出门诊了,师姐成了我的带教。在和她短暂的交流中,我得知她三周前入科,即将在本周末出科。师姐对于整套病历掌握的行云流水,从入院“三件套”(入院记录,首日病程记录,医患沟通记录),知情同意“四件套”(激素使用,化疗药物使用,不送红包不收红包协议,新冠流行病调查),日常病程记录,到出院“三件套”(出院小结,疾病诊断书,病案首页)。前两周我在皮肤科的时候并没有实战过病例书写,当我还没写完一个入院记录时,师姐已经快把所有日常病程记录写完了QAQ。同样是实习生,为什么差别就能这么大呢。
“你要赶快学会啊,下周我走了这些全都压在你身上了。”Fine,压力好大...
除此之外,师姐还教了我如何问诊,这个我之前也完全没有实操过。结果我的第一次问诊以遇到了一位只会说方言的患者(ps.不是粤语),我除了几个患者用肢体语言表现的几个主症状外什么都没听出来而告终,只好参考他一周前的出院记录写入院记录了QAQ
记一魔幻事件。当天主任还没回来,我坐在大办公室的电脑旁边看师姐写病历,一个医生忽然出现,“靓女你有空吗?能不能去下面的药房帮我拿个药。”,说着就把单字塞在了我手上。话说粤北的患者还是挺多的,虽然电梯限了单双层,但是往往也要停上很多次。等我从14楼坐电梯到1楼才发现拿药需要就诊卡,回14楼,他边吐槽药房边把就诊卡给了我,再下到1楼才成功拿到取药条形码。
排了几分钟队,药房医生看着穿白大褂来拿药的我犹豫了一下,“告诉他下次不要自己给自己开药。”我转达了这句话后,他开玩笑道,“药房这群神经病,不要理他们。”
交班现场
DAY3
上午师姐不在,于是在今天我正式扛起了写从入院记录到日常病程记录到出院记录的大旗。我发现主任是会用快捷键Ctrl+C/V的,于是我教了他Ctrl+X/V,主任掌握了一个新技能后竟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只不过他复制粘贴时只有在想起来时用快捷键,想不起来的时候还用右键(于是我决定不告诉他剪贴黏贴也是可以右键的...说不定这样他会慢慢习惯用Ctrl)。
记“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昨天新收一位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的患者,于1年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术。主任早上查房的时候夸她之前癌症发现的早,手术做掉了都不用化疗。下午我正在大办公室写着病历,主任把我召唤了过去说教我写一个日程记录,然后打开了那位患者的病历。下午CT检查结果出来了,患者颅脑,骨,胸膜全部发生了转移,与家属签订保密治疗协议。
“患者—预后—差。已请—伽马刀—会诊。”主任边念给我听边输入,语气和教引用检查结果时一模一样,没有任何感情波动。呼吸内科住院的大多数是COPD与癌症晚期化疗患者,这么多年应该早就见怪不怪了吧。
记看到的第一例死亡患者。本打算下班的我路过大办公室旁的病房,听见里面传来十分凄惨的哭声,心电监护仪上的波形我没看懂,不过全是跟着CPR起伏。医生和护士CPR按的幅度已经很浅,大约抢救了很久,判断病人抢救不回来了。
DAY4
记“雪上加霜”事件。昨日那位被发现肿瘤广泛转移的患者,由于D-二聚体指标较高,今天早上安排了一个肺血管造影。然后我们接到了CT室的危机报警电话,患者的影像学结果提示“广泛肺动脉栓塞”,这意味着患者虽然表面看上去没事,但是随时有猝死的可能。立即下病危通知书,给患者上心电监护,低流量给氧,嘱其绝对卧床休息。然后请患者的女儿到办公室继续谈患者的癌症治疗问题。很难想象这两天她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快下班的时候病历写完了,主任这段时间收的患者着实有些无聊,于是就用电脑看看那些危重患者。看到一位患者今早已经处于休克状态,当日出现了数次抢救记录,我寻思着他能不能撑得过今晚,想蹲一下今晚的抢救(好吧我可能不应该期待这种事情)。
刷新了一下系统,他的危重标记消失了,正在奇怪怎么回事,猜测大概可能是转ICU了?于是去病房门口看一眼,几个家属围在床边挡住了患者和心电监护仪。家属没什么反应,我还以为是系统出错,就回办公室了。几分钟后,当一位一起实习的同学进来问医生要尸检申请表时,我才知道,那位患者在我看他的病历时已经去世了,而我前面去病房看的时候完全没有发现。
后来当晚的值班医生上班了,听说了那位患者去世,刷着病历系统跟他的规培生说,“哎呀,这个病人崩掉了,我们(今晚值班)轻松多了。”,规培生点头说是。我一时接受不了一位医生用这样的话语来评价一位已经去世的患者,赶紧拿上我的书包离开了办公室。
值班医生那句话困扰了我整整一晚上,直到睡觉前我忽然想起了第一次上机能实验二的时候,亲手处死完大白兔后我哭了。而后来做过多次实验后,一次在实验中白兔的血压骤降,我担心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我们组的数据还没出来怎么办。临床...会是同理吗?
DAY5
上午新来了一个规培师兄,主任又开了一次新手村模式。师姐占据了唯一一台空电脑写病历,我只得再参与了一次查房、写病历、开医嘱、会诊的新手教程。由于没有一位患者有特殊情况,整个过程着实有些无聊。再加上感冒症状逐渐加重,后半程我的衣服快被汗水浸透了,只想赶紧下班回去躺着。
中午一测体温,37.5℃。
看来可以休息一下了。
DAY6
躺尸的一天。
这周心情不好的时候点了不少外卖
DAY7
回来上班了,留意到科室内好多医生都在咳嗽和打喷嚏,莫非病*真的在呼吸内科蔓延中...
我不在的这一天半里,系统里多了三位患者,两位经会诊转入。另一位是原呼吸内科的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半月前转入ICU,2日前转回。患者今日体温38.5℃,心率,血氧饱和度85,呕吐物呈咖啡色,咳痰无力,护士吸痰前听诊器里传来的啰音简直可以震碎耳膜。这位患者成了我在这里时第二个下了病危通知书的患者。
第一周总结
比起充满阳光的2号楼10楼(皮肤科),呼吸内科所在的1号楼14楼层数更高,却总是有种昏暗压抑的感觉。这里的病人以COPD,支气管恶性肿瘤化疗,间质性肺病为主,这些都是以目前的临床医学水平难以治愈的慢性病,患者大多有数次入院的经历,因而心态两级分化特别明显,家属的态度亦然。
狭窄的二区办公室总是挤满了医生,规培生,实习生。医生之间的闲谈以病人的奇葩行经为主,大约是通过吐槽来缓解心中的压力吧。在医院“涉世未深”的我尚无法很好的接受这些言论,每次接触到它们时,总有种这里的阴暗在滋生的感觉。
主任手下的得力师姐要出科了,主任一直对她赞不绝口。轮转第一个科室的她已经能做到在查房前熟知病人新出来的各项检查结果,将患者病情的变化、每一项医嘱处理清楚的记录在日常病程中,在她身上我能感受到一条清晰的临床思维线路,实在是很强。新进来的规培师兄也是一个很有执念的人,查房时没有听到患者啰音的他,晚些时候跑回去又听了一次,仍然没有听到,失落的回到办公室坐了1分钟,又拿着听诊器跑了回去。
下周继续加油。
嗯,加油,嘻嘻
WEEKTHREE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