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吻”之声门下血管瘤
2月大的缪缪(化名)系早产儿,生后1月即出现反复喉鸣,至温州医科医院门诊就诊,门诊医师考虑“先天性喉喘鸣”,予对症治疗后,喉鸣未见好转,1天前喉鸣加重,伴呼吸费力,无发热,至当地查胸部三维CT(年6月)提示喉部气道明显狭窄,拟“支气管肺炎、先天性喉喘鸣、先天性支气管狭窄”收住我院抢救室,予“吸氧、普米克令舒雾化、甲强龙针”等治疗后,转至儿童呼吸科继续治疗。
考虑缪缪喉鸣时间长,且当地胸部CT示喉部气道明显狭窄,于年6月30日取得家属同意及排除禁忌症后,由儿童呼吸科郑仰明副主任医师行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声门下区右后方见一宽基底占位,新生物呈红色,表面光滑,可见血管显现,声门下区狭窄,气管镜难以通过。结合支气管镜结果,诊断声门下血管瘤成立。
董琳主任医师在取得家属同意及排除禁忌症后,按照国内外专家共识,予普萘洛尔片口服治疗,治疗期间患儿无不适,检查指标正常,出院后定期至门诊随访。期间普萘洛尔逐渐减量,在缪缪6月龄时行喉部MRI示声门下右侧软组织稍肿胀,8月龄时再次复查喉部MRI示声门下右侧软组织较前消退,避免了手术治疗。缪缪现无喘息,无呼吸困难,无声音嘶哑,生长发育良好,家属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特送来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天使之吻,是一种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常发生在声门下腔后部黏膜下较深处。据流行病学统计,1岁以内白种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10%左右,在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发病率更高,女:男约3-4:1。约30%的婴幼儿出生时即发现,但大部分是出生后几周才显现,之后则多会有一个快速增殖期,通常发生在生后5-8周(1-2个月左右),患儿多于出生后数月内出现症状,主要包括打鼾、吸气性喉鸣、喘息,伴轻重不等的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引起患儿窒息。相比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局部激光治疗、硬化剂治疗或开放性手术治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声门下血管瘤起效快、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年龄在1岁以内的婴幼儿血管瘤均可使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普萘洛尔为非选择性竞争抑制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通过降低心脏的收缩力与收缩速度,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血浆肾素活性,加速毛细血管内皮凋亡等使血管瘤消退。虽然血管瘤自然消退率很高(60%-90%),但会影响美观,若破溃、感染还会影响生活质量。适应症:危及生命的血管瘤,肝血管瘤引发心功能不全,呼吸道、鼻腔、咽喉部及声门下血管瘤导致气道梗阻,导致弱视的眼周血管瘤,血管瘤病灶溃疡等。禁忌症包括严重的心脏疾病,支气管哮喘以及对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过敏者。普萘洛尔的有效率高达90%以上,口服普萘洛尔后1周,瘤体颜色开始变淡、萎缩变软。治疗3个月后,大部分瘤体明显萎缩。因此,建议药物治疗必须持续至少6个月,需长期门诊随访,停药指征为血管瘤完全消退,或年龄超过1岁。
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最常见的副作用为低血糖、心率减慢、心肌酶改变、低血压等,严重并发症极少发生。用药时需向家长告知,注意尽量在进食后服药,并且初始用药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如出现症状,应暂停用药,待症状消失后,按原剂量的1/3-1/2用药。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声门下血管瘤安全有效,及时诊断,及时给药是声门下血管瘤治疗成功的关键。支气管镜可快速明确诊断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共识专家小组.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专家共识.中华小儿外科杂志,,40(10):-.
王桂香,张丰珍,张亚梅,等.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临床疗效及远期随访观察.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7(8):-.
编辑
儿童呼吸科徐莉
责编
儿童呼吸科董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