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狭窄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第四周解剖中诊中药
TUhjnbcbe - 2021/5/29 20:04:00
北京的好扁平疣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404/8813132.html

第四周

解剖学

消化系统、消化管

01概述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消化系统的功能

摄取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将糟粕排出体外。以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3.消化管壁的一般微细结构

由内向外共四层: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02口腔

1.口腔的构造

(1)向前借口裂通体外,向后经咽峡通咽腔

(2)前壁(口唇)侧壁(颊)下壁(口腔底)

上壁(口腔顶:腭)

(3)鄂分为硬腭(前三分之二)和软腭(后三分之一),软腭又分为鄂垂、鄂舌弓、鄂咽弓,鄂舌弓和鄂咽弓之中又有腭扁桃体窝。

(4)咽峡是口腔通咽腔的门户。鄂垂、两侧的鄂舌弓、舌根共同围成。

2.口腔的分部

由上下牙弓为界,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3.口腔内器官

(1)牙

牙的形态分为牙冠、牙颈、牙根,每个牙根有根尖孔通牙根管,进入牙冠腔。牙根管与牙冠腔合称牙腔或髓腔,其内有牙髓。

牙的结构分为牙质、釉质、牙骨质、牙腔,牙髓位于牙腔内,由神经、血管、淋巴管、结缔组织构成。

(2)舌

(Ⅰ)舌的形态

上面:“V”形的界沟,舌根、舌体和舌尖。

下面:舌系带、舌下阜和舌下襞。

(Ⅱ)舌粘膜

舌乳头分为丝状乳头(一般感觉)、菌状乳头(红色)、轮廓乳头(7-11个),其中后两个主味觉

(Ⅲ)舌肌

为骨骼肌,分为舌内肌和舌外肌(颏舌肌)

4.大唾液腺

(1)腮腺

最大的唾液腺;略呈三角形,耳廓前下方;腮腺管由腮腺的前缘穿出,紧贴咬肌表面前行,至咬肌前缘转向内侧,穿过颊肌,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颊黏膜的腮腺管乳头。

(2)下颌下腺

呈卵圆形,位于下颌骨体的内侧;导管开口于舌下阜。

(3)舌下腺

最小,呈杏核状,位于口腔底舌下襞深面;导管开口于大腺管常与下颌下腺管汇合,开口于舌下阜。另有5~15条小导管直接开口于舌下襞。

03咽

1.咽的形态和位置

前后略扁漏斗形肌性(骨骼肌)管道。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体下缘(平环状软骨弓)续食管,长12cm。位于上6个颈椎之前,鼻、口和喉腔之后,咽前壁不完整,后壁完整。

2.咽腔的分部

鼻咽:咽鼓管咽口、咽隐窝(为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口咽:扁桃体窝(内有鄂扁桃体)

喉咽:梨状隐窝(异物易滞留)

03食管

1.位置

上连于咽(C6),向下沿脊柱的前方、气管的后方入胸腔,通过左主支气管后方,向下穿过膈的食管裂孔至腹腔,续于胃的贲门(T11)。

2.形态

为消化管最扁窄的部分,长约25cm。

3.三个生理性狭窄

第一个狭窄位于咽与食管相续处,距中切牙15cm。

第二个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个狭窄位于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cm。

4.狭窄的意义

这些狭窄处是异物容易停留的部位,也是食管癌好发的部位。临床进行食管内插管进,要注意食管的狭窄,根据食管镜插入的距离可推知到达的部位。

04胃

1.胃最膨大。

2.胃的位置:约3/4位于左季肋区,1/4位于腹上区。其贲门和幽门较为固定。胃前壁只有一小部分直接贴于腹前壁,其余被肝、膈和左肋弓所覆盖。

3.胃的形态:胃的形状和大小随内容物多少而有不同。胃有两口、两壁、两缘和三部。①两口:入口贲门;出口幽门。②两壁:胃前壁朝向前上方;胃后壁朝向后下方。③两缘:上缘称为胃小弯,下缘称胃大弯。

4.分部:四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幽门管、幽门窦)。幽门窦是溃疡和胃癌的好发部位。

5.在幽门处的黏膜向内形成环状皱襞,称幽门瓣,有阻止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的作用。在幽门处环形肌明显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平滑肌),有延缓胃的排空和阻止肠内容物逆流入胃的功能。

05小肠

1.小肠:最长,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最重要部位。小肠由上至下可分为:①十二指肠②空肠③回肠三部分。

2.十二指肠:呈“C”形包绕胰头,可分为四部:①上部②降部③水平部④升部。

(1)上部又称为球部,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于此部。

(2)降部肠腔的左后壁上有一纵行的粘膜皱襞,下端为十二指肠大乳头,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

3.空肠和回肠:盘绕在腹腔中部和下部,其周围被结肠包围。空肠与回肠之间无明显界限。空肠约占空、回肠的上2/5,主要位于左腰区和脐区;回肠约占空、回肠的下3/5,主要位于脐区和右腹股沟区。空、回肠活动范围较大。

4.空肠只有孤立淋巴滤泡,而回肠除有孤立淋巴滤泡外,还有集合淋巴细胞。

04胃

1.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部分。一般大肠口径较粗,肠壁较薄。l盲肠和结肠还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①结肠带②结肠袋③形肠脂垂。l盲肠:起始盲端,位于右髂窝,向上通升结肠,向左连回肠。回盲口。回盲瓣。在回盲瓣的下方约2cm处,有阑尾的开口。

2.阑尾(蚓突):上端连通盲肠,下端游离。阑尾有系膜,其活动性较大。

(1)阑尾根部体表投影:通常以脐和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作为标志。麦克勃尼(McBurney)点,急性阑尾炎时该处可有压痛。

3.结肠:介于盲肠和直肠之间的部分分为①升结肠②横结肠③降结肠④乙状结肠四部分。升结肠和降结肠活动性较小。横结肠和乙状结肠有系膜,活动性较大。

4.直肠:位于小骨盆内。上端平第3骶椎处接续乙状结肠,下端至盆膈处续于肛管。

(1)直肠前方的毗邻男女不同:男性直肠的前面有膀胱、前列腺和精囊腺;女性子宫和阴道。临床指诊在男性可触查前列腺,女性可触及子宫和阴道。直肠后方的毗邻男女性相同。

(2)直肠的形态:上段骶曲:凸向后;下段会阴曲:凸向前。

5.肛管:大肠的末段,上端于盆膈处连于直肠,下端开口于肛门。

(1)齿状线:各肛瓣与肛柱的下端,共同连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为齿状线,为皮肤和粘膜相互移行的分界线。也是内、外痔的分界线。

(2)肛门周围有内、外括约肌围绕。肛门内括约肌由直肠壁环行平滑肌层增厚而成,收缩时可协助排便;肛门外括约肌是位于肛门内括约肌周围的环行肌束,为骨骼肌,可随意括约肛门。

中医诊断学

闻诊嗅气味

一、病体气味

(一)口气

(1)散发臭气

(2)酸臭,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3)臭秽兼牙龈红肿

(4)腐臭兼咳吐脓血

(5)臭秽难闻,牙龈腐烂

(二)汗气

(1)腥膻

(2)臭秽

(3)腋下汗气膻臊

(三)痰涕之气

(1)痰*稠腥

(2)吐浊痰脓血,腥臭异常

(3)痰清稀量多,无异常气味

(4)鼻流清涕,无异常气味

(5)久流浊涕腥秽,状如鱼脑

(四)呕吐之气

(1)清稀无臭味

(2)气味腐臭而秽浊

(3)呕吐未消化食物,气味酸腐

(4)呕吐脓血而腥臭

二、病室气味

(1)尿骚味

(2)烂苹果味

问诊

(1)问诊的方法,意义,

主诉的概念——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现病史的内容

以下均需同学们自主回忆名词解释和病机

一、问寒热

恶风,恶寒,寒战,畏寒,五心烦热,骨蒸发热

(一)恶寒发热

(1)恶寒重发热轻

(2)发热重恶寒轻

(3)发热轻而恶风

(二)但寒不热——新病恶寒;久病畏寒

(三)但热不寒(1)壮热

(2)潮热——阳明潮热;阴虚潮热;湿温潮热

(3)微热——气虚发热;阴虚发热;气郁发热;小儿夏季热

(四)寒热往来——发无定时;发有定时

二、问汗

(一)有汗无汗——亦分表证里证

(二)特殊汗出——见于里证

1、自汗——气虚或阳虚

2、盗汗——阴虚或气阴两虚

3、绝汗——亡阴或亡阳

4、战汗——温病或伤寒邪正剧烈斗争

(三)局部汗出

1、头部汗出

2、半身汗出——无汗半身病变,多由风痰或瘀痰所致

3、手足汗出

4、心胸汗出——心脾两虚或心肾不交

5、阴部汗出——下焦湿热郁蒸

三、问疼痛

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一)问疼痛性质

1、胀痛——主气滞

2、刺痛——主血瘀

3、窜痛

4、固定痛

5、冷痛——寒证

6、灼痛——热证

7、绞痛8、隐痛

9、重痛10、闷痛

11、酸痛12、掣痛

13、空痛——气血精髓亏虚

(二)问疼痛部位

1、头痛

(1)前额连眉棱骨痛——阳明经

(2)后枕痛连项背痛——太阳经

(3)侧头痛——少阳经

(4)巅顶痛——厥阴经

2、胸痛——多属心肺病变

3、肋痛——与肝胆病变有关

4、脘痛——胃失和降,气机阻滞

5、腹痛——大腹,小腹,少腹

6、腰痛——与肾脏及周围组织有关

7、背痛

8、四肢痛——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尪痹

9、周身疼痛

中药学

06中药的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配合应用,也即《神农本草经》所谓:“勿用相恶、相反者。”前人总结为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乌头反贝母、瓜蒌、天花粉、半夏、白蔹、白及;

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黎芦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歌诀:

硫*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2、证候禁忌:

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

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忌用发汗药

阴虚内热忌用苦寒药

脾虚便溏忌用泻下药

阴虚津亏忌用利湿药、燥湿药

实热证、阴虚火旺忌用温里药、补养药

脾胃虚弱、痰湿内阻忌用补血药、滋阴药

湿热带下忌用收涩止带药

3、妊娠用药禁忌:

指妇女妊娠期间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它是指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或影响胎儿发育;或易导致生产困难;或损伤母体;所以应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

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慎用与禁用两大类。

禁用药:

剧*药、药性峻猛之品、有堕胎作用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螫、雄*、砒霜等。

慎用药:

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中的部分药及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枳实、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

妊娠禁忌歌

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

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

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

4、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概念:

即食忌、忌口。指服药期间不能同时食用某些食物。

目的:

⑴避免影响疗效;

⑵避免加重病情;

⑶避免食物与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主要内容:

①在服药期间,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

②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

如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

寒性病,应忌食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

胸痹患者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等;

肝阳上亢者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

水肿患者忌盐;

疮疡患者应忌食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③古代文献记载的一些禁忌。

如鳖甲忌苋莱,常山忌葱,土茯苓、使君子忌茶,*连、乌梅忌猪肉,蜜反生葱,柿反蟹等,也应作为服药禁忌的参考。

07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中药的用药剂量

1.剂量的概念

中药的用药量,称为剂量,即指每一味药成人的一日量;也指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也就是相对剂量(如,六一散,滑石:甘草为6:1)。

除特殊标明外,均指干燥后的生药。

计量单位:

1公斤=克

1两约=31.25克

1钱约=3.克

1分约=0.3克

1厘约=0.03克

常规剂量:

①花、叶等质地轻的药物,3-10克。

②金石、贝壳等质地重的药物,10-30克。

③鲜品,30-60克。

此常规剂量均指无*者。

2.确定药物剂量时应考虑的因素:

①与药物本身的关系:

药材质量——质量好者,量宜少;质量差者,量宜多。

药材质地——质地轻者,量宜少;质地重者,量宜多;鲜品,量宜多。

药物性味——性弱力平味淡者,量宜多;性强力峻味浓者,量宜少。

有*无*有关——有*者,严格控制剂量;无*者可增大变化幅度。

②与剂型、配伍有关:

配伍:单味或复方;主药或辅药。

剂型:煎剂量大;丸散量小。

用药目的等有关。

③与患者的具体有关:包括患者的年龄(小儿用量:5岁以下—1/4成人量;5—12岁—1/2成人量。1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向成人量靠齐)、体质、性别、病程的长短及病势轻重等有关。

④与季节、地域有关。

第二节中药的用法

一、给药途径

⑴口服:通过肠黏膜吸收,可用于各种疾病。

⑵皮肤:用于皮肤病、疮疡,也可用于内病外治。

⑶直肠:用于肠道远端疾病,也可用于发热等。

⑷吸入:用于肺及心脏疾病等。

⑸注射:分为肌肉、皮下、静脉、穴位等多种注射部位。

二、剂型

汤剂最多用。

古代还有栓剂、散剂、洗剂、软膏、浸膏、糖浆等;后来又出现丸剂、锭剂、丹剂、灸剂,明代出现露剂。

现代出现胶囊、片剂、冲剂、气雾剂、膜剂、橡皮膏、合剂、酒剂、注射剂、茶剂、袋泡剂、注射剂、口服安瓿等。丸剂现代分为蜜丸、水丸、浓缩丸、蜡丸、滴丸、糊丸等多种,胶囊分为软、硬两种。现代尝试将纳米技术用于中药生产。

三、煎药法

(一)一般煎药法

⑴器皿:砂锅或砂罐。

⑵水:①水源:洁净凉水;

②水量:高出药面3厘米左右;

③煎前浸泡:20—30分钟。

⑶火候:先武后文。

⑷时间:一般20分钟左右——指文火煎煮的时间。

⑸榨渣取汁:以提高利用率。

⑹煎煮次数:2—3次。

(二)特殊入煎法

⑴先煎:矿石、贝壳及某些有*的药物。先煮30分钟,后纳入余药。

⑵后下:芳香挥发、质轻味薄、久煎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者。先煎它药,离煎毕5—10分钟时入本类药。

⑶包煎:粘性强、易糊化、细小颗粒、粉末、绒毛等药。以纱布包裹后入煎。

⑷另煎:贵重药,以免损耗。煎液可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

⑸烊化:胶质药。以温药液、温酒或水溶化后兑服。

⑹冲服:贵重类、液汁类、入水即化类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或高温煎煮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

⑺泡服: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用少量开水或复方煎液趁热浸泡,加盖焖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

⑻煎汤代水:主要指某些药物为了防止与其它药物同煎而使药液混浊,宜先煎后取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如灶心土;此外,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大,体积大,吸水量大,也须煎汤代水,如玉米须。

四、服药法

一剂药2到3次煎煮的药液混后再分2—3份服用;一般要与进食间隔1-2小时。

⑴时间:

①饭后——多数药选择此时,尤其是消食健胃药及对胃有刺激性者;病变部位在胸膈以上者。

②饭前——补益药;病在胸腹以下者。

③空腹——驱虫、泻下药。

④睡前——镇静催眠药。

⑤截疟药——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用。

⑥呕吐患者——少量频服。

⑦急性病、惊厥、咽喉病——均可不定时服用。

⑵温度:

①温服——多数药物。

②热服——辛温解表药;热药热服以治疗大寒证;寒药热服以治疗假寒真热证。

③冷服——寒药寒服以治疗大热证;热药冷服以治疗假热真寒证。

⑶服药宜适度:

发汗、泻下、清热等药以得汗、得泻、热退为止,不可尽剂,以免病去药存,克伐正气。

以上只是提醒大家一些重要概念与名词,记不得的同学快去翻翻老师的ppt或者自己的笔记吧,这周的解剖、中诊和中药就复习到这里啦!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四周解剖中诊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