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狭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第六周解剖中诊中药
TUhjnbcbe - 2021/5/26 19:21:00

解剖学

呼吸系统

01组成

(一)肺外呼吸管道:

1.鼻,咽,喉

2.气管和主支气管

(二)肺

1.肺内各级支气管分支

2.肺泡

*上,下呼吸道概念:

上呼吸道:鼻,咽,喉

下呼吸道:气管,主支气管,肺内各级支气管

02鼻

(一)外鼻:鼻根,鼻背,鼻尖,鼻翼,鼻孔

(二)鼻腔:

1.分部:以鼻盂为界,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2.鼻中隔(多向左偏):由筛骨垂直板,犁骨及鼻中隔软骨被覆粘膜而成

*鼻中隔前下部有一易出血区

3.鼻粘膜分区:

(1)嗅区(上鼻甲和相对的鼻中隔)

(2)呼吸区(含丰富血管,粘液腺,纤毛)

4.三鼻甲三鼻道

5.鼻旁窦

(1)额窦(开口于中鼻道)

(2)筛窦(前群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3)蝶窦(开口于上鼻甲后上方)

(4)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

*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

03喉

(一)位置及比邻

第4颈椎—第6颈椎

上通咽

下通气管

前有舌骨下肌群

后为咽喉部

侧有甲状腺侧叶大血管和神经

(二)软骨

甲状软骨(最大的喉软骨,前脚上端前突称喉结)

环状软骨

会厌软骨

杓状软骨(有声带突)

(三)喉肌(骨骼肌)

运动喉的关节和软骨,紧张或松弛声带,调节声门裂大小,及喉口的开合

(四)喉腔

(1)喉口

(2)粘膜皱襞

上方:前庭襞(之间的裂隙称前庭襞)

下方:声襞(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声襞,声韧带,声带肌合称声带)

(3)喉腔分部

借前庭襞和声襞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声门下腔三部分

03气管支气管和肺

(一)气管

(1)位置:

上界:第六颈椎下缘(环状软骨)

下界:胸骨角(第4,5胸椎之间)

(2)构成:

气管软骨:14—17个C形软骨

膜壁:含有平滑肌和结缔组织膜

(3)气管切开部位:3—5气管软骨处沿正中线

*气管后壁为平滑肌(而不是软骨防噎)

(二)主支气管

左:细长,略倾斜

右:短粗,略垂直(异物易坠入)

(三)肺

(1)位置:纵隔两侧,胸腔内

(2)形态:1尖1底2面3缘

肺尖:高出锁骨中内1/3交界处上方2—3厘米

肺底:凹面,位于膈肌之上

肋面:圆凸(外侧面)

纵膈面(内面):凹面,中部为肺门(肺根)

前缘:锐薄,左肺有心切迹

后缘:钝圆

下缘:锐薄

(3)分叶:

右三叶(水平裂,斜裂)

左二叶(斜裂)

04胸膜、胸膜腔和纵膈

(一)胸膜

1概念:覆盖肺脏表面(脏层)及胸廓内面(壁层)

2.壁层胸膜分部

纵膈胸膜

膈胸膜

肋胸膜

胸膜顶

(二)胸膜腔

1.概念: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潜在性腔隙

2.特点:

左右不通

腔内略负压(利于肺扩张)

少量浆液

3.胸膜隐窝

膈纵膈隐窝

肋纵膈隐窝

肋膈隐窝(最低,积液最容易积存)

4.肺与胸膜下界的投影

锁中线腋中线肩胛线

肺下界(肋)

胸膜下界(肋)

(三)纵膈

1.概念: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脏器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2.特点:上窄下宽,略偏左

3.分部:

上纵隔

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分前中后

泌尿系统

01组成

肾(泌尿器官)

输尿管(输尿)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尿)

02肾

(一)形态

肾门(有神经,血管,淋巴,肾盂通过)

肾蒂(通过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肾蒂)

肾窦(肾门向盛实质内凹陷形成)

(二)位置及比邻

2端2缘2面

1.左肾(高)

上端:第11胸椎下缘

下端:第2腰椎—第3腰椎

后面:12肋横跨左肾中部

前面:有胃,胰,脾,空肠,结肠

2.右肾(底,因为肝)

上端:第12胸椎上缘

下端:第3腰椎上缘

后面:12肋斜跨右肾上部

前面:有肝,十二指肠,结肠

*上有肾上腺

(三)肾门体表投影

肾区:竖脊肌外缘和12肋间(腰疼需先排除肾区炎症)

(四)肾剖面结构

1.实质部

(1)皮质:肾小体,肾小管

(2)髓质:肾椎体,肾柱

2.管腔部

(1)肾小展

(2)肾大展

(3)肾盂

03输尿管,膀胱

(一)输尿管

1.位置:肾盂(第二腰椎水平)与膀胱之间,约20—30cm

2.分部:

腹部

盆部

壁内部

*输尿管斜穿膀胱(膀胱膨胀时可以闭合输尿管)

3.输尿管狭窄(3处):泌尿系结石

上:肾盂

中:髂总管

下:膀胱壁

*肚子疼,不发烧,脸色苍白,考虑输尿管结石

(二)膀胱

1.形态

空虚时:椎体型

充盈时:卵圆形

2.位置

空虚时: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

充盈时:超过耻骨联合上缘(此位扎针前应先上厕所)

3.比邻

男性:后为直肠

女性:后邻阴道,子宫

4.膀胱三角

(1)位置:膀胱底内面

(2)组成:左右输尿管膀胱口,尿道内口

(3)特点:粘膜光滑无皱襞(膀胱结核,肿瘤,炎症好发区)

5.女性尿道:短,直,宽(易受细菌感染引起炎症)

中医诊断学

01问二便

(一)问大便

1.便次异常

(1)便秘

(2)泄泻

2.变色异常

(1)大便*褐如糜而臭

(2)大便灰白

(3)大便有黏冻、脓血

3.便质异常

(1)完谷不化

(2)溏结不调

(3)便血

4.排便感异常

(1)肛门湿热

(2)里急后重

(3)排便不爽

(4)滑泻失禁

(5)肛门重坠

(二)问小便

1.尿量异常

(1)尿量增多

(2)尿量减少

2.尿次异常

(1)小便频数

(2)癃闭

3.尿色质异常

(1)小便清长

(2)小便短*

(3)尿中带血

(4)小便浑浊

(5)尿中有砂石

4.排尿感异常

(1)小便涩痛

(2)余沥不尽

(3)小便失禁

(4)遗尿

02问经带

(一)问月经

1.经期异常

(1)月经先期

(2)月经后期

(3)月经先后不定期

2.经量异常

(1)月经过多

(2)崩漏

(3)月经过少

(4)闭经

3.经色、经质异常

4.痛经

(二)带下

1.白带

2.*带

3.赤白带

03问小儿

(一)问出生前后情况

(二)问预防接种、传染病史

(三)问发病原因

切诊——脉诊

01脉诊的原理

(一)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主要动力

(二)气血运行是形成脉象的基础

(三)脏腑协同是脉象正常的前提

02诊脉的部位

(一)遍诊法(三部九候诊法)

(二)三部诊法:诊人迎、寸口、趺阳

(三)寸口诊法

1.寸口分部

2.寸口脉诊病原理

3.寸口分候脏腑

05诊脉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诊脉的方法

1.时间

2.体位

3.平息

4.定三关

5.布指

6.指力

(1)举

(2)按

(3)寻

7.指法

(1)总按

(2)单按

8.五十动

(二)诊脉的注意事项

1.保持环境安静

2.注意静心凝神

3.选择正确体位

(三)脉象要素

1.脉位

2.至数

3.脉长

4.脉宽

5.脉力

6.脉率

7.流利度

8.紧张度

04正常脉象

(一)正常脉象的特点

1.有胃

2.有神

3.有根

(二)脉象的生理变异

1.影响因素

(1)四季气候

(2)地理环境

(3)性别

(4)年龄

(5)体质

(6)情志

(7)劳逸

(8)饮食

(9)昼夜

2.脉位变异

05病理脉象

(一)常见病理脉象

1.浮脉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一般见于表证,亦可见于虚阳浮越证

2.散脉

浮散无根,稍按则无,至数不齐

多见于元气离散,脏腑精气衰败,尤其是心、肾之气将绝的危重病证

3.革脉

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多见于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病证

4.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5.伏脉

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暂伏而不显

主里证。常见于邪闭、厥证、痛极

6.牢脉

沉而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多见于阴寒内盛、疝气、癥积等病证

7.迟脉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60次以下

多见于寒证,亦可见于邪热结聚之里实热证

8.缓脉

一息四至,来去缓怠

多见于湿病,脾胃虚弱,亦可见于正常人

9.数脉

脉来急促,一息五六至

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中药学

01清热泻火药

石膏

药性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基本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应用: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咳喘,胃火亢盛,头痛牙痛,内热消渴,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知母

药性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咳嗽,阴虚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阴虚肠燥便秘

芦根

药性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应用: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肺热

呕哕,热淋涩痛

天花粉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应用: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

竹叶

药性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应用:热病烦渴,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涩痛

淡竹叶

药性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

应用:热病烦渴本品甘寒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涩痛

栀子

药性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泄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热病,烦闷湿热,*疸,热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热*疮疡,扭挫伤痛

夏枯草

药性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瘿瘤瘰痢,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决明子

药性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应用: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头痛眩晕肠燥便秘

02清热燥湿药

*芩

药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止血安胎

应用: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疸

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痈肿疮*,血热出血胎热胎动不安

*连

药性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

应用: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

血热吐衄,胃热呕吐,吞酸消渴,胃火牙痛

痈肿疔疮,目赤肿痛,口舌生疮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柏

药性苦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除骨蒸

应用:湿热泻痢,*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躄

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疮疡肿*,湿疹,湿疮

龙胆

药性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应用:湿热*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

肝火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

秦皮

药性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应用:湿热泻痢,赤白带下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苦参

药性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应用:湿热泻痢便血,*疸赤白带下阴肿阴痒

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滴虫性阴道炎

湿热淋痛,尿闭不通

白鲜皮

药性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

应用:湿热疮**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

湿热*疸尿赤,风湿热痹

03清热解*药

金银花

药性甘寒,归心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疏散风热

应用:痈肿疔疮,喉痹,丹*

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热*血痢

连翘

药性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痈疽,瘰疬,乳痈,丹*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热入营血,高热烦渴,神昏发斑

热淋涩痛

穿心莲

药性苦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解*,凉血消肿,燥湿

应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顿咳劳嗽,肺痈吐脓

痈肿疮疡,蛇虫咬伤

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

大青叶

药性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凉血消斑

应用: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

痄腮,喉痹,口疮,丹*,痈肿

板蓝根

药性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凉血利咽

应用:瘟疫时*,发热咽痛

温*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痈肿

青黛

药性咸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解*,凉血消斑,泻火定惊

应用:温*发斑,血热吐衄

喉痹口疮,痄腮,火*疮疡

肝火犯肺,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小儿惊痫

贯众

药性苦微寒,有小*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驱虫,止血

应用:时疫感冒,风热头痛,温*发斑

痄腮,疮疡肿痛

虫积腹痛

崩漏下血

蒲公英

药性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痈肿疔疮乳痈肺痈肠痈瘰疬

湿热*疸,热淋涩痛

文案

*伊蕊方秀镔

排版

王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六周解剖中诊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