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老太太入院的时候已经是心力衰竭晚期,瘦弱到50斤不到的体重,严重脊柱侧弯,躺着都会气喘,还有作为老人最害怕的:生活已经不能自理。
老太太的心力衰竭是因为主动脉瓣膜狭窄导致的,这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疾病,75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4.6%。
约1/3的重症患者会在1年内死亡,两年后的生存率为50%,五年后仅为20%,与恶性肿瘤类似。
主动脉瓣狭窄
我们都知道,心脏是心血管系统的枢纽和发动机。血液要通过心脏的重要门户——也就是主动脉瓣,泵入到主动脉来供应全身器官。
而一旦瓣膜组织钙化、增厚、变形,瓣膜活动受限,心脏的“门”就打不开了,这就是主动脉瓣狭窄。
“阀门”失灵了,心脏必须加强做功。长期超负荷工作,会引起心脏增厚和扩大,出现各种不适:胸闷气喘、心绞痛、晕厥和心衰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说明疾病已相当严重了。
→
主动脉瓣钙化
↓
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
手术是唯一的根治办法
在过去半个世纪,传统治疗方法是开胸手术,借助体外循环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手术),心跳要停跳。但是一些高龄或重症的病人根本耐受不了手术,往往就失去手术机会;即便能手术,也要承受开胸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的痛苦。
俞老太太的情况,完全承受不了SAVR手术的。
好在,医学界一直在不停地探索,终于在本世纪初,有了不用开刀就能换瓣膜的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手术)。
微创植入主动脉瓣膜,对于高龄、高风险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治疗,可谓是革命性的突破。
不用开刀、开胸,甚至不用全身麻醉,医生在X线透视下,通过外周动脉(股动脉、颈动脉等)送入导管、导丝,把折叠的人工瓣膜放在病变主动脉瓣的位置,取代有病的瓣膜。
手术快得不可思议,最快30-60分钟就可以完成,因为创伤小,术后恢复也很快。
幸运的俞老太太,医院接受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由心内科主任傅国胜教授主导,医院有一个专门的TAVR团队,涵盖了心脏外科、放射科、心超科、麻醉科、导管室、ICU和CCU等众多科室。
俞老太太的手术,由两个重量级团队合作完成。医院傅国胜教授团队与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合作,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评估和准备,最终通过左侧颈动脉,顺利地完成了手术。
这场高难度的手术,也标志着医院在诊治主动脉瓣膜疾病方面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同俞老太太一样,很多高难度、高风险患者,如外周股动脉和颈动脉血管较细、严重支气管扩张感染伴咯血、消化道大出血考虑Heyde综合征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TAVR团队的精心治疗护理下,安全顺利地接受了TAVR手术,获得了“重生”。
俞老太太来复查的时候告诉我们,她现在已经能轻松溜达,做饭也不在话下。
老太太说,自己的愿望就是能健健康康地陪着老头子安度晚年。如今,这个心愿终于达成了。
傅国胜
教授,主任医师,博、研导师
专长:冠心病的介入诊治、心脏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射频治疗及其他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冠心病介入诊疗,起搏电生理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傅国胜教授是亚太地区经桡动脉治疗复杂心血管疾病的领导者之一,是我省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推动者。
门诊时间:
庆春院区:
周二上午(专家)
周四上午(名医)
下沙院区:
周三上午(特需)
来源:医院
作者:心内科俞飞成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为新技术和好团队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