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狭窄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双侧大量胸腔积液咳嗽咳痰胸闷憋气又无
TUhjnbcbe - 2021/3/31 11:20:00

推荐语

这是一位老年女性患者,表现为双侧大量胸腔积液、呼吸困难。辗转求医,支气管镜、胸腔镜、PET-CT均做过,诊断仍不明确……胸腔积液是常见的临床问题,然而这个病例却又有很多不寻常的地方,她的「常见」和「不常见」分别在哪里?患者治疗及转归如何?为何医生说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病例介绍

现病史

73岁女性因「咳嗽咳痰8年,反复胸闷憋气1年余」入院。

8年前,出现反复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每年发作3~4次。

6年前,外院完善气管镜、CT(双肺上叶多发斑片索条影,纵隔淋巴结增大伴钙化)后考虑结核可能,加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四联抗结核2年余。

4年前,首次出现双侧少量胸水。同年10月因新发右肺中叶不张再次加用抗结核治疗,共2年,咳嗽咳痰症状无明显改善。

1年余前,出现呼吸困难,伴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大量胸水,需每月引流1次。多次查胸腔积液均符合漏出液。半年前再次抗结核同时加用激素(美卓乐36mgqd)口服,规律减量,胸水无减少。

再次完善辅助检查:

PET-CT:双肺多发斑片索条影、结节影伴钙化灶,右肺中叶不张伴近端代谢增高,纵隔及双肺门多发高代谢淋巴结伴钙化,考虑结核可能大;双侧胸腔积液

支气管镜+TBNA:双肺支气管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碳末沉积,管腔变形狭窄;病理未见肿瘤

胸腔镜下右侧胸膜活检术:脏层胸膜碳末沉积,壁层胸膜小结节;胸膜病理:少许增生纤维组织伴玻璃样变性,碳末沉积及慢性炎细胞浸润。

既往史及个人家族史

既往史:无殊

家族史:母亲患腰椎结核

体格检查

SpO%

RA;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侧保留胸引管1根,双肺呼吸音清;腹(-),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正常;

IgG正常;

hsCRP4.36mg/L,ESR21mm/h;

T-SPOT.TB0,PPD(-);

ANA、ANCA阴性;

胸水检查

常规:*色微浊,比重1.,黎氏(-);

乳糜试验(-);

细胞/μL,WBC/μL,单核87.2%;

生化:TP15g/L(血63g/L),Alb10g/L(血35g/L),ADA4.7U/L,LDH84U/L(血U/L),总胆固醇0.30mmol/L,甘油三酯0.01mmol/L;

病原、病理无发现

回顾历次胸水检查,根据Light标准均符合漏出液

胸部CT:

(双肺多发结节、斑片索条影;右肺中叶不张;右中叶支气管闭塞;双肺门及纵隔多发淋巴结,部分钙化)

气管镜

(粘膜碳末沉积,多处气管开口扭曲变窄,右肺中叶开口闭塞,刷片、灌洗液涂片及培养、病理均无阳性发现)

进一步深入检查

肘静脉压测量:15cmH2O。

心脏超声:LVEF73%,左室松弛功能减低;右室心尖部及侧壁心包腔内可见较多中等回声影,厚约8mm;估测肺动脉收缩压为46mmHg。

心脏核磁:

(心脏核磁:心包脂肪增厚;右心室中间段及心尖段肌小梁增多;双侧胸腔积液)

胸部CTA:

(左上叶尖后段及舌段肺动脉起始段狭窄伴远端管腔扩张,左下叶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闭塞;左上叶肺静脉及右上叶肺静脉重度狭窄,左下叶肺静脉主干及其分支闭塞)

?

这是一位73岁女性患者,表现为双侧大量胸腔积液、呼吸困难。辗转求医,支气管镜、胸腔镜、PET-CT均做过,然而诊断仍然不明确。对于这位患者的情况,您认为以下论述哪些最为准确?

A、结核性胸膜炎,结核耐药

B、结核所致缩窄性心包炎

C、心包脂肪增厚导致静脉回流受阻

D、结核所致纤维化性纵隔炎

E、其他疾病如IgG4相关肺疾病或淋巴瘤

鉴别诊断

漏出液的鉴别诊断

引起漏出性胸水的常见病因:

心衰、肝硬化、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腹膜透析、尿胸、脑脊液胸腔瘘

该患者以漏出性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双侧漏出液不符合结核性胸膜炎特点。慢性病程长达数年、不符合肿瘤疾病特点,TBNA和胸膜活检也无恶性肿瘤证据。引起漏出性胸水的常见病因如包括心衰、肝硬化、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等,完善相关检查后也无相关证据。心脏超声提示心包腔异常回声,因此我们怀疑是否存在缩窄性心包炎所致胸腔积液,然而心脏MRI检查提示该回声为脂肪,未发现心包缩窄证据。因此诊断再次陷入僵局。

最终病因是几何?

患者胸部CT提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镜和CT均提示多发支气管狭扭曲变窄,同时CTA提示多发肺动静脉狭窄,经多学科讨论后诊断纤维化性纵隔炎(FibrosingMediastinitis,FM)。

顽固胸水为哪般?

考虑是由于肺静脉多发狭窄、回流受阻、引起肺循环血管床静水压增高,从而形成了漏出性胸水。

最终诊断

纤维化性纵隔炎

讨论

纤维化性纵隔炎的定义和诊断

纤维化性纵隔炎(FM)是由于纵隔内或周围致密纤维组织异常增生,包绕或挤压纵隔内结构,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少见疾病。根据所累及结构不同(支气管、血管、食管等)可导致不同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胸痛、胸水、吞咽困难等。目前以个案报道及回顾性队列报道为主。

FM缺少统一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诊断,患者可表现为纵隔内软组织影、伴或不伴钙化,气管、肺动静脉、食管等狭窄或闭塞。肺血管在出纵隔的部位局限性狭窄、远端正常或者扩张,形成「束发带」样狭窄,是FM影像学的特征性表现。病理活检对于诊断FM并非必须,但有助于排除恶性疾病,并且对于感染或者IgG4相关疾病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纤维化性纵隔炎的常见病因

感染:组织胞浆菌、结核分枝杆菌、曲霉菌、隐球菌、放线菌等;

肉芽肿相关疾病:如结节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贝赫切特病;

药物:如麦角新碱、米氮平;

放疗;

IgG4相关疾病。

国外常见的病因是组织胞浆菌,而国内常见的病因为结核。

该患者胸部CT有纤维索条影、右肺不张、纵隔钙化淋巴结等表现;支气管镜提示多发粘膜碳末沉积并支气管变形狭窄,均提示陈旧性结核感染。因此患者的FM继发于结核感染可能性大。而PPD阴性,T-SPOT.TB0,胸水、气管镜病原学阴性,正规长疗程抗结核症状和影像无好转,可除外活动性结核。

纤维化性纵隔炎的治疗

治疗原则包括:

药物治疗:如抗感染,抗炎症及纤维化(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他莫昔芬等);

非药物治疗:如介入治疗(上腔静脉支架植入、肺动脉/静脉球囊血管成形术、气管内支架、食管支架等);

手术治疗:切除纵隔内纤维化病灶,受压迫血管旁路重建等。

患者治疗及转归

出院后规律呋塞米10mgqod+螺内酯20mgqod治疗,同时经验性加用他莫昔芬20mgqd,胸水生长速度略有降低,但仍需1~2个月引流1次。拟近期复诊,评价血管介入治疗的可行性。

纤维化性纵隔炎是由于纵隔内或纵隔周围致密纤维组织异常增生,包绕或挤压纵隔内结构的少见疾病,可引起漏出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虽常见,但推知其病因应根据其性质,结合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证据,抽丝剥茧,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参考文献(可上下滑动浏览)

[1]XuY.PengMetal.Pulmonaryhypertensionassociatedwith

1
查看完整版本: 双侧大量胸腔积液咳嗽咳痰胸闷憋气又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