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血压在30岁以下只需每两年测一次血压,30岁以上则需每年一次;而正常高值在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同时,每年至少量一次血压,如同时有糖尿病或肾病,就要配合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80mmHg以下。
患者需通过药物降压至/90mmHg,患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降压至/80mmHg,定期监测血压,轻度高血压每两月一次,中度每月一次,重度则每周一次。
误区1:没有症状不用吃药
有不少高血压患者认为“我没有症状不用吃药”。高血压是个无声杀手。血压高低与症状不平行,很多病人既使患高血压多年,甚至血压高达,血压计都打爆了,也无任何症状,但最终脑血管爆了。所以定期测量血压、及时控制很有必要。①
误区2:降下来就不吃药了
血压高了,随便找点降压药吃,降下来了就不吃了,这也是不对的。患了高血压通常需要终身吃药。所以吃降压药一定要坚持。但是也有一些患者通过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慢慢减药,甚至不用吃药。①
误区3:吃越便宜的药越好
很多人会问,“我刚患高血压,现在吃好药,以后再用是不是就不管用了?”降压药和抗生素不一样,抗生素是尽量不用,如确需应用则先用档次最低的药,避免身体出现耐药性;而降压药建议有条件就吃好一点的,可选一天吃一次的长效药。
具体吃哪种长效药较好,还得看医生的建议。患者切勿自行配药。①
误区4:药效不好立即换药
“这个降压药吃了3天,感觉效果不好,给我换其它药。”有些患者会这样跟大夫说,这样吃药也是不对的。降压药吃了以后,有个时间过程,一般要1~2周后才能逐渐降下来。如果,患者是~mmHg的高压,吃药后马上下降到mmHg,这样的速度下降,患者自己也会觉得不舒服。①
误区5:老人降压可以宽松些
考虑到年龄的不可抗力和控制的难度及可能的风险,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标准会适当放宽(/90mmHg)。当然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80岁高龄老人,若一般状况较好,而血压控制得当且没什么不舒服,医生还是会建议把血压再降一点(</90mmHg),因为这样中远期获益会更多。②
误区6:降压药常吃会有依赖
很多患者,尤其是年纪较轻的患者,在被诊断患有高血压后,因为听说降压药物要吃一辈子,怕过早应用会产生耐药性、依赖性等原因,拒绝使用降压药。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降压药不是成瘾性药物,不会产生依赖性。降压药物不可随便停药,一旦停药,又会使血压重新升高,甚至出现血压“反跳”现象。可以这样说,不是降压药有依赖性,而是高血压有“依赖性”。③
误区7:晚上不能吃降压药
很多患者被告知要在早上吃降压药,夜间不适合吃,因为晚上的血压比较低。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有些患者的血压曲线并不是这样的,比如本身有肾病、冠心病、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或者患高血压年数比较长的患者。有的患者上午血压高,下午还是高,有时候到了晚上甚至会更高。
所以夜间吃不吃降压药,主要还得取决于患者血压的波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何时多用点降压药。④
误区8:降压后头痛就停药
平时血压很高,没有不适症状,降到较低水平后却出现头痛头晕等,这种现象很常见。因为患者长期血压增高,脑血管已经适应较高压力,如果在短期内迅速将血压降到较低水平,患者会不适应。有些降压药具有扩血管作用,开始服药时也会出现头痛症状。
无论哪种情况,患者均不应停用降压药。若头痛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减小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绝大多数患者会逐渐耐受,头痛头晕症状会逐渐消失。⑤
误区9:擅自乱换降压药
高血压治疗需要一个过程,有的降压药作用比较温和,从服药到理想平稳控制血压一般要1~2周的时间。有时候血压控制不稳不一定是选药不对,可能是剂量不对,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对剂量进行调整,自作主张换药是万万不可的。⑥
误区10: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有些人认为血压高了,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除非血压急剧升高导致危险、必须快速降压外,其他情况下血压并不是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一般来讲,降压治疗要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缺血性事件,甚至并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尤其对老年人而言。⑦
误区11:相信一些“灵丹妙药”
高血压一经确诊,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终生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目前,全世界尚没有哪一种药物、保健品、保健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不管在何地、何种渠道宣传的能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都是虚假宣传。
干扰高血压的规范治疗,非常有害,有的人因此而延误治疗,甚至丧命。⑦
误区12:别人用着好自己也用
有些降压药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是合适的,但对某些人却有禁忌。如培哚普利对不少患者来说是有效的降压药,但严重肾衰的患者却绝对不能用!因此,不能别人用得好的药,自己随便就拿来用。⑧
降压药一般选择什么时候服用?慢性高血压病患者一天24小时的血压水平是不恒定的,有两个高峰和两个低谷:早晨9~11时及下午4~6时为全天最高血压;中午12时~下午2时为第一个低谷,晚上8时后血压呈缓慢下降趋势,凌晨2~3时为最低。
所以要选择用药时间,一般第一次用药在早晨6~7时,第二次用药在下午3~4时。药效持续24小时的降压药,一般每天早晨服一次即可。
一线降压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是什么?(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这两类降压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钾血症、血肌酐升高以及血管神经性水肿。ACEI制剂发生咳嗽的不良反应时,可以选择ARB制剂替代治疗。双侧肾动脉狭窄、妊娠、高血钾患者禁用这两类药物。
(2)利尿剂
大剂量的利尿剂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影响血钾、血镁、血钙的水平,另外也对尿酸及糖的代谢有一定影响,使用本类药物的同时要注意检查电解质、尿酸及血糖。
(3)β受体阻滞剂
服用本类药物可使心率减慢,严重的心动过缓如心率小于50次/分时忌用。支气管患者慎用,避免加重支气管痉挛。应用任何一种β受体阻滞剂都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药剂量至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然后改为维持剂量治疗。而停药时应逐渐减量,不可突然停药。
(4)钙离子拮抗剂(CCB)
服用该类药物的患者可能有头痛、面部潮红、心悸、踝部水肿、牙龈增生等不良反应,通常发生在用药初始阶段,不良反应一般较轻且短暂。
往期精彩点击下文观看
如何根治高血压?告诉你你所不知道的!
降压药中的控释片与缓释片,你在服用哪一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科学家庭育儿
解决万家庭99%的育儿难题
大家好呀,昨天讲了提升宝宝免疫力的问题,没看文章的可以戳下图回顾哦?
那么接下来,就是今天的内容了:
这两天真的太太太太太冷了!
要问这个时候,老父亲老母亲最怕的是什么?
那当然是宝宝生病咳嗽了!
一听到娃咳咳咳,爸妈这心里就像炸毛了一样,暴躁!再听听嗓子里破锣一样的呼噜呼噜声,就知道是嗓子里卡痰了!
那么问题来了:
“宝宝太小,不能自己把痰咳出来怎么办?”
“化痰药易坦静(氨溴特罗口服液)能给娃吃吗?”
今天科大大(ID:kexueyuer)就来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12大原因,劝你不要自行给娃服用!虽然易坦静是一种儿科常见的祛咳止痰药,但科大大仍不建议爸妈自行给娃服用!
原因有2个!
①盲目服用祛痰药容易让娃呼吸道堵塞
首先,爸妈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痰液,觉得痰液“很脏”、或是“生了病才有”。
实际上,支气管黏膜在正常情况下也会分泌少量的痰液。
这些痰液不仅能保持呼吸道湿润,还能粘住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微小颗粒和病原体。
痰液积聚多了,也会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把粘在痰液里的尘埃、细菌、病*一起排出体外,是人体自我清洁的重要一环。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对于排痰能力弱的小宝宝来说,盲目使用祛痰药不仅不会减少痰液,反而会增加痰液的分泌,进而堵塞呼吸道。
②复方制剂,易产生不良反应:
易坦静是复方制剂药品,主要成分是盐酸氨溴索和盐酸克伦特罗。
其中,盐酸氨溴索(沐舒坦)是很多爸妈常给孩子用的一种化痰药物。
但它的化痰效果仍存在一些争议,部分专家认为:
氨溴索是通过刺激胃神经,使气道分泌黏蛋白来稀释痰液的,简单说是通过“催吐”来发挥作用。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这样就会带来一些胃肠道不良反应。
据统计,大约13%的患者服用后会出现恶心,2.6%的患者会出现呕吐。
因此,美国FDA至今还没有批准盐酸氨溴索上市。
欧盟虽然批准了它上市,但也不建议2岁以下孩子使用,2~6岁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
而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是一种动物生长激素。
曾被添加到猪饲料里,导致吃了猪肉的人出现头疼、呕吐等不良反应。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同时,它也是一种强效β2受体激动药,可以通过扩张支气管,进而改善通气。
如果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自行给娃用药,或是没有掌握好剂量,孩子很可能因不当服药,出现心悸、手抖、兴奋、失眠等不良反应。
基于以上2种原因,科大大建议,在给孩子吃之前,必须先咨询医生。
看完了上面的内容,可能就有爸妈问了: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跟科大大往下看!
2易坦静吃还是不吃,认准2种情况!实际上,只要是正规的药品,都是有副作用的。
而易坦静在使用上,存在很多滥用的情况,所以才需要爸妈格外重视!
只有宝宝出现以下2种症状,才可以按医生建议使用易坦静:
①宝宝出现气管痉挛的情况
如果小朋友出现了喘息,肺部可听到哮鸣音等其他异常,或者出现了支气管痉挛、气道狭窄等情况,就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对症的药物。
②没有气管痉挛,但分泌痰液非常多而且比较粘稠
宝宝的气道相对狭小,如果痰液特别浓稠,咳不出也咽不下,甚至因分泌物过多而堵塞呼吸道,就该服用了。
在使用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3有痰不一定用药,这样护理也靠谱如果孩子有痰,不影响生活,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护理方法帮助孩子把痰咳出来,缓解孩子不适。
第1招:咽下去!
大部分的情况下,孩子是无需用祛痰药的,一般都可以自己咳出来或吞下去。
其实咽下去也不会对身体产生什么伤害,痰液进了消化道大多会被胃酸灭活,过程虽然有点恶心,但一般不会影响健康。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第2招:生理盐水雾化排痰!
对于有痰咳不出的宝宝来说,雾化吸入生理盐水也是不错的排痰方式。
但要注意——
如果是第一次给孩子做雾化,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爸妈已经熟悉了给孩子做雾化的流程,才可以选择在家给孩子雾化。
用来雾化的生理盐水,医院和药店都能买到,医院最常用的空气压缩泵式的雾化机。
第3招:做好这6点!
对于有痰的宝宝,爸妈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到这6点:
除此之外,有经验的爸妈还可以用拍背排痰法来帮孩子排痰,在科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