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目前肺癌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五年生存率不足20%,生存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就是肺癌难以在早期被确诊。据统计,我国有75%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进展期,当他们发现疾病时,就已经丧失了对抗癌症的主动权。
为什么肺癌难以被及早发现?支气管的复杂结构要负很大的责任——在肺癌早期,肿瘤常常发生在位置偏远的支气管末端,就像隐匿在迷宫里的凶手,很难被发现和追踪。
当患者通过CT或X光扫描发现肺部有可疑的阴影,为了进一步确认是否属于恶性肿瘤,他们通常面临下面几种选择:
01
经皮穿刺
医生在CT扫描的引导下,用细针刺入病变部位,提取组织样本进行诊断。42%的经皮穿刺会造成气体进入胸膜腔,引发致命的气胸,出血和溶血的几率也高达10%。如果穿刺针把肿瘤细胞带到其他部位,还会导致危险的种植感染。
02
支气管镜
这是一种将内镜置入呼吸道直接观察、取样的手段。但因为尺寸太大、又没有清晰的路径参考,无法进入复杂狭窄的外周支气管。对于生长在外周支气管、尺寸小于2厘米的病变组织,传统支气管镜的诊断成功率只有14%。
有的患者求治心切,也会选择直接进行切除手术,开胸切肺的手术会给身体带来极大的伤害,本就不适合身体脆弱的患者,更有20%到45%的可能会切除本就没有病变的部位,导致过度治疗。
如果病变的体积小,生长的位置或患者的身体条件又不适合活检和切除,患者也会被推荐等待观察。这无异于在身体里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不仅会延误潜在的病情,也会让患者惶惶终日、无法安宁。
不论是支气管镜、穿刺活检、手术切除或被动等待,没有一种方法能同时准确而安全地诊断早期肺癌。难道就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能揪出潜藏在支气管迷宫里的病变吗?
年
以色列一家为其国防部设计导航系统的公司,凭借前沿的*事科技,在肺癌诊断领域找到了立足之地,推出了全球首款支气管镜导航系统。
年
美国Solomon等1首次报道应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lectromagneticNavigationBronchoscope,ENB)进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实时支气管定位技术与三维螺旋CT成像可成功获得支气管外靶区的标本。
年
德国Schwarz等2进行动物实验并首次全面介绍了ENB,结果显示ENB定位与实际位置差异较小,检查过程中无明显并发症。
年
Gildea等3在人体应用ENB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肺部周围病灶和纵隔淋巴结病变与传统支气管镜相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安全性。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的导航的
操作主要路径规划和术中导航:
有些病灶在支气管上,有的在支气管外的肺实质上,就像我们开车导航的目的地不在马路上或者马路旁,而是在马路外很远的、漆黑的荒野上。没关系,在没有支气管到达的病灶,superDimension支气管镜导航系统依然有办法到达。
我们在superDimension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规划好的路径上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穿出支气管,在电磁导航的指引下准确到达病灶。
当定位导向管到达病灶时,一条直通病灶的通道就真正建立起来了。
隐藏在支气管迷宫深处的凶手失去了保护屏障,医生不仅可以利用这条通道取出病变组织进行活检,还能进行组织标记、微创治疗,把疾病扼杀在萌芽阶段。
支气管镜导航系统开拓出一条精准诊疗肺癌的多功能通道,彻底改变了早期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式。对外围支气管病灶的诊断率高达80%-96.8%。医学界认为,这项技术有望大幅延长全球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有将近50医院引进此项技术,医生在临床应用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有望为中国的肺癌患者带来颠覆性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未来支气管镜导航技术在准确诊断,术中定位,辅助治疗方面的技术优势,会让更多的病人收益,让更多的病人减轻病痛,恢复健康,延长寿命。
向上滑动阅览
[1]SolomonSB,WhitePJr,AckerDE,etal.Real-timebronchoscopetiplocalizationenablesthree-dimensionalCTimageguidancefortransbronchialneedleaspirationinswine.Chest,,:-
[2]SchwarzY,MehtaAC,ErnstA,etal.Electromagneticnavigationduringflexiblebronchoscopy.Respiration,,70:-
[3]GildeaTR,MazzonePJ,KarnakD,etal.Electromagneticnavigationdiagnosticbronchoscopy:aprospectivestudy.AmJRespirCritCareMed,,:.
点亮“在看”,点亮“e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