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狭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每日荐书奈特绘图版医学全集第8卷心
TUhjnbcbe - 2021/3/4 14:46:00
北京医院哪家治疗白癜风技术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每日荐书

奈特绘图版医学全集第8卷:心血管系统(第2版)(中文翻译版)

书名:奈特绘图版医学全集——第8卷:心血管系统(第2版)(中文翻译版)ISBN:3定价:作者:(美)奈特等主编版次:1出版时间:-07-01作者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人体心血管系统的正常解剖、生理与异常状态下的相关改变,以及相关疾病的关键知识,并配以形象逼真、高度概括的绘图,将深奥的基础科学与临床医学融会贯通,瞬间使人领悟奇妙的人体结构和机体功能,以及疾病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的缘由。本书实现了“医学与艺术”“理论与临床”“专业与科普”的三大完美结合,是一部具有50多年沉淀和辉煌的经典著作,既可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和中青年医务人员的教科书,亦可作为医学爱好者、患者及青少年的医学科普教育读物。目录第1章解剖1一、胸腔2二、心脏外观6三、心房和心室8四、心脏瓣膜11五、心脏传导系统13六、心脏的血供系统14七、心脏的神经分布16第2章心脏生理19一、心血管系统体格检查20二、心脏功能的神经体液调节25三、妊娠期间心脏的生理变化26四、心脏导管术27五、心脏传导系统32六、心电图34七、心肌除极、复极与平均瞬时向量36八、正常心电图的心电轴偏移38九、心房扩大39十、心室肥厚40十一、束支阻滞41十二、WPW综合征42十三、窦性和房性的心律失常43十四、期前收缩44十五、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45十六、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46十七、洋地*与钙离子和钾离子浓度对心电图的影响48十八、心脏起搏器49第3章心脏放射影像学和心血管造影51一、心脏放射影像学52二、心血管造影56三、冠状动脉造影60四、血管内超声技术62五、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63六、多普勒心脏超声64七、经食管心脏超声65八、运动超声心动图和心脏声学造影66九、心肌灌注显像67十、心室造影68十一、心脏CT成像69十二、心脏磁共振检查71第4章胚胎学73一、早期胚胎发育74二、早期胚胎内血管形成75三、心脏管道形成76四、心脏循环的形成78五、心脏间隔的形成80六、主要血管的发育87七、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时的改变91第5章先天性心脏病93一、物理检查94二、体循环大静脉的异常95三、肺静脉异位引流96四、心房异常98五、房间隔缺损99六、心内膜垫缺损七、右房室瓣畸形八、室间隔畸形九、右心室流出道异常十、左心室流出道畸形十一、大血管转位十二、动脉干间隔畸形十三、异常左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窦动脉瘤十四、成年患者的冠状动脉异常十五、主动脉弓系统异常十六、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症和糖原贮积病第6章获得性心脏病一、冠状动脉的结构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三、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的危险因素四、冠状动脉疾病的病理改变五、血管疾病的终末脏器损害六、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七、血管新生和动脉生成八、心肌缺血的回顾九、心绞痛十、心肌缺血的检测十一、血流受限的狭窄程度十二、左心血管造影十三、血流储备分数十四、慢性心绞痛血供重建术十五、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学十六、心肌梗死-心脏的改变十七、心肌梗死的诊断十八、急性心肌梗死的阻塞冠状动脉再通十九、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二十、西德纳姆风湿热二十一、风湿性心脏病二十二、左房室瓣反流二十三、左房室瓣夹二十四、左房室瓣修补术二十五、二尖瓣脱垂二十六、主动脉瓣狭窄:风湿性和非风湿性二十七、主动脉瓣反流的病理学原理二十八、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十九、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三十、梅*性主动脉疾病三十一、**代和第二代人工瓣膜三十二、获得性心脏病的手术(瓣膜置换)三十三、三叶型主动脉瓣的置入三十四、主动脉生物瓣三十五、三尖瓣狭窄和反流与多瓣膜疾病三十六、淀粉样变性三十七、化脓性心肌炎三十八、白喉性和病*性心肌炎三十九、结节病和硬皮病性心肌炎四十、特发性心肌炎四十一、心内膜心肌纤维化四十二、Loffler心内膜炎四十三、Becker病四十四、维生素B1缺乏病四十五、心肌病四十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和心脏四十七、药物滥用和心脏四十八、心包疾病四十九、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肺栓塞五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深静脉血栓形成五十一、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途径和易感病变五十二、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病变五十三、感染性心内膜炎进展期病变五十四、右心受累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五十五、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后遗症五十六、细菌性动脉瘤及心脏栓塞五十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远处栓塞五十八、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五十九、心肺复苏及低温疗法六十、类风湿关节炎六十一、强直性脊柱炎六十二、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六十三、硬皮病(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六十四、系统性红斑狼疮六十五、肢端肥大症六十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症)六十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黏液性水肿六十八、库欣综合征六十九、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盐皮质激素性高血压七十、嗜铬细胞瘤七十一、心脏肿瘤七十二、高血压-疾病的调节七十三、继发性高血压可进行手术的病因七十四、高血压视网膜的改变七十五、肾动脉主干的闭塞性疾病七十六、肾和高血压七十七、高血压心脏病七十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高血压七十九、杜克肌营养不良症八十、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八十一、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八十二、钾代谢紊乱八十三、心脏贯通伤八十四、心脏非贯通伤八十五、经皮介入**预防脑栓塞八十六、外周动脉的介入**八十七、心力衰竭和全身性充血八十八、心源性和其他原因的肺充血或肺水肿八十九、心源性或其他原因的外周或全身充血水肿九十、肺水肿及阵发性呼吸困难的**九十一、双心室起搏及心脏除颤器九十二、舒张性心力衰竭九十三、心脏移植九十四、年轻运动员的心脏性猝死九十五、晕厥的处理九十六、旋毛虫病九十七、锥虫病九十八、阿米巴性心包炎九十九、棘球绦虫感染和包虫性心包炎第1章解剖一、胸腔
  在学习心脏解剖之前,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胸腔及其所容纳脏器的解剖特征。
  胸部构成了人体躯干的上半部分,形状介于桶状与矮圆锥体之间。尽管胸廓内为持续的负压状态,但胸壁仍能凭借其纤薄而轻巧的骨性支撑结构保证其完整性。胸廓上部为胸腔所占据,胸廓下部为向上一直延续至胸骨剑突下的腹腔,从而为那些大而易损的腹腔脏器如肝、脾、胃及肾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胸腔与腹腔被穹隆形的膈所分隔。膈由起自外围的膈肌及其向中央移行所形成的中心腱构成,并且于中央部封闭胸腔下口。而较为狭窄的胸腔上口则是由胸骨上缘、粗短的**肋骨、**胸椎(T1)所围成。此处作为颈部的起始处,并且未被封闭。胸腔向后以12块胸椎骨及肋骨的后半部分为界,向前是由胸骨、肋软骨及肋骨的前半部分围成,侧面则是余下的肋骨部分所围成。相邻肋骨之间由肋间肌附着连接。胸骨位于胸前壁正中上部。锁骨及前7对肋骨与之相连。胸骨包括3个部分:胸骨柄、胸骨体及较小的剑突软骨。锁骨前端与胸骨柄相连,两侧胸锁关节之间的切迹称为锁骨间切迹或胸骨上切迹。第1对肋软骨于胸锁关节以下与胸骨相连,此处无关节间隙。胸骨柄与胸骨体之间由纤维软骨连接。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的关节处通常形成一个明显的隆起,二者连接处所形成的夹角称为胸骨角或Louis角。胸骨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位标志,因为第2对肋软骨于此水平与胸骨相连。胸骨的第三部分为剑突软骨,它是一个纤薄的勺状软骨,连接于胸骨体的下端。
  胸廓的大部分是由肋骨围成的,通常躯干两侧各12块。肋骨是由一系列纤薄、弧形、具有很强弹性的骨质构成,其后端固定于胸椎,其前端为肋软骨。前7对肋骨通过其肋软骨与胸骨相连,第8、9、10对肋骨没有与胸骨相连,而是通过肋软骨与上位肋骨相连。第11、12对肋骨为较小的、发育尚不完全的肋骨,通常其前端为游离软骨。这些肋骨的后半部分*厚,沿着肋骨弯曲的方向水平移行。沿每一肋骨后半部分的下内侧缘存在一凹沟,即为肋沟,保护着沟内走行的肋间血管及神经。
  前两对和*后两对肋骨与上述描述不同。第1对肋骨比较粗短,较其他肋骨更重(专题1-1)。前斜角肌附着于第1对肋骨的上表面形成前斜角肌结节,其前、后方分别有锁骨下静脉和锁骨下动脉经过的压迹。第2肋骨较第1肋长,与除了第11、12肋之外的其他肋骨相似。肺:前面观一、胸腔(续)
  相邻肋骨之间的肋间隙由肋间肌填充(专题1-1)。肋间外肌起自上位肋骨的下缘,肌束斜向内下走行,止于下位肋骨的上缘。肋间内肌起自上位肋骨下缘,肌束斜向外下走行,止于下位肋骨的上缘。肋间血管走行于这两组肌肉之间,而肋间神经则走行于肋间内肌与肋间*内肌之间。
  许多肌肉的上端起自胸壁,这其中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和前锯肌(专题1-1),它们分别起自胸壁的前部和侧部。
  一些颈部肌肉起自胸廓的上缘。纤薄且呈带状的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起自胸骨的上缘和后表面,分别止于舌骨和甲状软骨(专题1-1)。胸锁乳突肌(SCM)起自胸骨上缘、毗邻胸锁关节的胸骨头和锁骨中内1/3的锁骨头(专题1-1)。两头之间通常被视为薄弱处,肺尖可于此处后方由胸部进入颈根部。此后胸锁乳突肌的两头聚合形成肌腹,向上、后、外侧方走行,止于乳突的外侧面和枕骨。
  颈外静脉走行于胸锁乳突肌表面,于腮腺的下缘垂直向下穿入胸锁乳突肌,而后进入颈深筋膜,汇入锁骨下静脉。
  颈深肌群中的3组斜角肌分别起自颈椎横突。前斜角肌止于第1肋骨的前斜角肌结节,中斜角肌同样也止于第1肋骨上表面,但更靠后侧。后斜角肌止于第2肋骨。颈神经丛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的间隙。膈神经起自颈神经丛,向前、侧方穿行于前斜角肌,于锁骨下静脉后方进入胸腔。前、中斜角肌间隙向下增宽,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开放区域,此处有臂丛及锁骨下动脉走行。起自胸腔内的锁骨下动脉,向上沿第1肋上缘走行于斜角肌后方,之后进入腋窝。锁骨下静脉伴行于锁骨下动脉,但走行于前斜角肌的前方。
  胸锁乳突肌以下的颈根部存在一个狭窄区域,它以肩胛舌骨肌、带状肌为前界,以前斜角肌、椎前筋膜为后界,正中方向上以咽、食管、气管、甲状腺为界(专题1-1)。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由共同的结缔组织鞘包裹走行其间。颈静脉走行*为浅表,而迷走神经位于其下方,走行于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之间。其左侧,胸导管跨过锁骨下动脉向前方走行(专题1-1),汇入近端锁骨下静脉。
  胸壁的血液供应(专题1-2)主要来自于肋间动脉和胸廓内动脉(内乳动脉)。肋间后动脉起自主动脉,沿椎体进入相应的肋间隙,于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之间沿肋骨下缘走行,为肋沟所保护。胸廓内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下壁,向下外侧伴随膈神经走行一小段距离后到达前胸壁的后表面。胸廓内动脉继续沿胸骨外侧缘约1/4英尺(约7.6cm)处下行,于膈上分为膈肌动脉和腹壁上动脉两终支。沿途向后的分支分别供应胸腺、纵隔和心包,向前的穿支供应皮肤和皮下组织,向侧方的分支沿肋软骨走行,与肋间后动脉吻合。心脏一、胸腔(续)
  胸壁静脉往往伴行于动脉。右下胸壁的10条肋间静脉汇入奇静脉,右上胸壁的2条肋间静脉汇入奇静脉或头臂静脉(无名静脉)。左下胸壁的肋间静脉汇入半奇静脉或副半奇静脉。左上胸壁的3条肋间静脉聚集成干即左上肋间静脉,汇入左头臂静脉。
  胸壁由伴行于肋间血管的肋间神经支配。
  绝大部分胸腔被胸膜包绕的两肺所占据。两侧胸膜形成密闭的囊腔包绕着两肺,部分胸膜覆盖或附着于胸壁内面、膈肌上面、纵隔侧面,故而分别称为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统称为壁层胸膜(专题1-2)。部分纵隔胸膜覆盖心包,称为心包胸膜。其余的胸膜(脏层胸膜)覆盖着肺。脏层与壁层胸膜之间的腔隙中有少量透明的浆液。肋胸膜和膈胸膜折返形成胸膜皱褶,较同侧的肺下界位置更低(专题1-1)。这部分间隙正常情况下即使是深吸气亦不能被肺充满,称之为肋膈隐窝。
  右肺由三叶构成,包括上、中、下叶。左肺容积较右肺小,由上叶和下叶两叶构成(专题1-1)。由于心脏主要占据左侧胸膜腔,其位置导致左肺容积较小。双侧胸膜腔于胸骨上段后方汇合。左侧肋纵隔皱褶于第4肋软骨以下向外侧移行,暴露出心包表面部分未被胸膜覆盖的三角区域。在相同水平上,左肺上叶前下缘向外下方急转,导致部分膈胸膜并没有覆盖肺组织表面。
  两侧胸膜腔中间的间隙容纳着纵隔(专题1-3)。纵隔被分为上纵隔和前、中、后纵隔。前纵隔前层容纳左胸廓内血管和退化的胸横肌。上纵隔自前向后容纳胸腺(专题1-2)、双侧头臂静脉、膈神经、迷走神经。胸腺于12岁以后大部分萎缩,仅遗留一小块脂肪蜂窝组织垫。左右头臂静脉汇合于右侧形成上腔静脉(专题1-5)。在头臂静脉的后方膈神经和迷走神经自颈部下行。膈神经伴行心包膈血管,向前外侧下行至肺根,继续沿心包走行至膈肌。
  主动脉弓由心脏向上升入上纵隔,直至胸骨柄的上缘,斜向左、后方走行,跨过左主支气管,继续向前、下方走行,于胸椎左侧移行为降主动脉。于主动脉弓的上缘由近至远依次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纵隔:横切面一、胸腔(续)
  右侧迷走神经(专题1-5)于左侧锁骨下动脉和静脉之间走行,随后发出右侧喉返神经,绕过锁骨下动脉沿气管上行。左侧迷走神经走行于锁骨下静脉和主动脉弓之间,向上发出左侧喉返神经(专题1-5),绕过主动脉弓沿气管上行。
  气管自颈部向下,于主动脉弓后方走行,在胸骨角水平分为左、右主支气管。气管后方通常为塌陷的食管(专题1-4),双侧迷走神经分出喉返神经后继续与食管伴行。在食管后方,奇静脉和降主动脉之间有上行的胸导管(专题1-2),于主动脉弓后方进入颈部,*终汇入左锁骨下静脉。
  交感神经干自颈部沿肋骨颈下行,首先于第6肋水平发出胸内脏大神经(专题1-3),然后依次发出内脏小神经、内脏*下神经。
  后纵隔内容纳食管下部、迷走神经、降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胸导管及交感神经干。中纵隔作为*大的纵隔段,其内容纳心包、心脏、肺根和膈神经。
  心包腔是胸腔内除了两个胸膜腔外的第三个重要腔隙。心包腔(专题1-4)形状上是一个圆锥体,圆锥体的底位于右后方,而尖位于左前方。心包完全覆盖心脏且包含了大血管的近端。与胸膜相似,心包也分为脏层和壁层。脏层心包覆盖于心脏和大血管近端,通常称为心外膜。壁层心包的下部紧密地坐落于膈肌的中心腱部。心包的前面和侧面大部分是连续的,但不与胸膜相连。心包壁层前面的一个小三角形区域正好位于胸骨后方,该区域以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构成的胸内筋膜及胸横肌为界。
  大血管均从心包腔的底部进出心包。心脏的动、静脉之间存在着一个弯曲的、横向走行的间隙,称为心包横窦。其后方存在一个由心包反折形成的盲囊,位于肺静脉及下腔静脉之间,称为心包斜窦。此外,还有一些小的窦存在于两侧上、下肺静脉之间,左腔静脉的反折处(Marshall韧带),自肺动脉干左侧至左心房之间的心包皱褶处,左心耳与左肺静脉之间等位置。于左腔静脉反折处容纳着退化的左总主静脉。心包二、心脏外观
  (一)心脏的前面
  心脏位于心包内,是一个肌性、含4个腔室的中空脏器。将心脏按大血管的冠状位悬挂摆放,可见心脏是一个不对称脏器,心尖向左前下方倾斜,其中心尖向左偏60°。按功能来分,心脏的4个腔可分为功能类似的两对心房和心室,心房由相对较薄的心房壁构成,心室由较厚的心室壁构成。左、右心房之间由房间隔分隔,左、右心室之间由室间隔分开(专题1-5)。
  以往的心脏解剖示意图是将离体心脏按照心尖位置摆放好,使房间隔及室间隔处于矢状位,然后再进行绘图及标识。这样的解剖图谱会让学者及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对心脏的定位产生误解。例如,在实际的胸部X线片上,心脏左缘由左心室构成,心脏右缘由右心房构成,而非其前方的右心室构成。大部分左心房正好位于前正中线及食管前方,这使得肺静脉的走行非常短。
  当移除前胸壁并打开心包膜后,可以看到心脏的前壁主要由右心室构成,从前面看,右心室呈三角形。右心房位于右心室右边。
  “心耳”常常被不恰当地用来替代“心房”这一名词。与此同时,本应是心房附件的“心耳”又被错误地称为“心耳附件”。因此衍生出来的临床词汇“心耳颤动”是错误的,应为“心房颤动”。
  右心房和右心室由冠状沟分隔,右冠状动脉在冠状沟走行,表面覆盖着大量脂肪。在右心室的左侧,可以看到一小部分左心室,左、右心室由前室间沟分隔,左冠状动脉的前室间支(前降支)在前室间沟内走行,表面覆盖着脂肪(专题1-5)。
  肺动脉干起源于右心室,并在离开心包腔前分为左、右肺动脉。肺动脉干的右侧是升主动脉的心包内侧段,该段血管主要被右心耳覆盖。主动脉的基底部,包括右冠状动脉的起始端均被脂肪垫覆盖,称为林德弗莱施褶(Rindfleiscbfolds)。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推荐阅读

每日荐书

《寄生虫病影像学》李宏*主编

每日荐书

《肺部疾病临床与影像解析》

每日荐书

《神经解剖学彩色图解教程》

每日荐书

《颅脑和头颈部CT诊断》—CT快速入门丛书

每日荐书

《肺癌解剖性肺段切除图谱》

每日荐书

《奈特绘图版医学全集第2卷:内分泌系统》

每日荐书

《肿瘤介入学:介入放射医生临床应用指南》

每日荐书

《磁共振成像技术手册》

每日荐书

《奈特绘图版医学全集第5卷:泌尿系统》(第2版)

每日荐书

《风湿病脊柱MRI病例与图谱》

每日荐书

《影像解剖学系列图谱》0版,刘树伟、林祥涛教授总主编

每日荐书

《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第2版)李胜利、罗国阳主编

每日荐书

《PET/MRI,PET/CT及SPECT/CT解剖图谱》

每日荐书

《胸部影像学精要》第3版

每日荐书

《乳腺诊断影像学》第2版彭卫*、顾雅佳主译

每日荐书

《CT与MRI袖珍断层解剖图谱》

每日荐书

《甲状腺疾病超声诊断图谱》

每日荐书

《卵巢肿瘤影像学》

每日荐书

《心血管影像诊断学》第2版杨立、田树平、李涛主译

每日荐书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学》(第2版)

每日荐书

《纵隔、肺疾病临床与影像解析》

每日荐书

《乳腺MRI诊断学》医院程流泉主编

每日荐书

《足踝影像诊断学》

每日荐书

《急诊影像诊断学》第2版刘士远、严福华主译

每日荐书

《血管解剖学图谱:血管造影方法》

每日荐书

《纵隔、肺疾病临床与影像解析》

每日荐书

《颅脑和脊柱肿瘤影像图谱》

每日荐书

《CT结肠成像:临床实用指南》

每日荐书

《腹部疑难病例影像解析》

每日荐书

《实用骨科影像学》(第6版)骨科影像经典

每日荐书

《头颈影像学病例精粹》

每日荐书

《脊柱介入神经放射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每日荐书

《胃肠影像学精要》

每日荐书

《格艾放射诊断学》第6版3册卷张敏鸣主译

每日荐书

《高分辨率肺部CT》全新第5版

新书首发

《肺部CT精解》,指导读者根据CT所示征象类型来快速准确地诊断

重磅新书

《全身CT血管成像诊断学》第2版即将隆重发布(新书配视频讲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日荐书奈特绘图版医学全集第8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