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痈,又称“肺疽”、“肺疮”,是由风热邪*客于肺脏,久而溃腐成脓的一种疾病,属于内痈之一。《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证治》中云:“痈者壅也,如土之壅塞不通,为热聚而肺溃也。”临床以发热、胸痛、咳吐痰多而腥臭,甚至咳吐脓血为主症。西医学称肺痈为肺脓肿,是由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炎症、坏死而形成的脓肿。通常分为吸人性(原发性)肺脓肿、血源性肺脓肿和继发性肺脓肿三大类。吸入性肺脓肿多见于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婴幼儿肺脓肿大多为血源性,或继发于化脓性肺炎之后。
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龄的差异,但若因于小儿肺炎痰热化火,热*壅结转归成肺痈者,则夏秋发病较多,因蛔虫扰肺,或吸入异物所致,则无季节之别。近年来,肺痈的发生率在儿科明显下降。本病经过适当治疗后,大多数治愈。如治疗不及时,肺痈巨大,合并永久性的支气管狭窄等,可影响肺痈的愈合。血源性肺痈有]0%左右的病死率。若合并化脓性心包炎、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休克或中*性心肌炎之患儿,预后严重。
肺痈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并设专篇论述,《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说:“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作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指出肺痈的主证,同时对肺痈的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等方面都有较多的论述。并创制了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为治疗肺痈的基本方剂。对本病的预后指出“始萌可救,成痈则死”的基本规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列有“肺痈候”,着重阐明痈脓形成的病机,谓:“寒搏于血,蕴结成脓,热又加之,积热不散,血败成脓。”孙思邈《备急干金要方·肺痈》篇中,对肺痈的临床症状叙述更为详细,有“胸中满而振寒,脉数咽干而不渴,时时出浊唾腥臭,久吐脓如粳粥,是为肺痈。”之说。在治疗上创用苇茎汤以清热排脓。宋代的《小儿药证直诀》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中将肺痈亦称作肺疽、肺疮。认为初有风寒证时,可用小青龙汤。若咳唾脓血,此乃肺热,宜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苇茎汤。并以参芪补肺汤以善其后。
对本病按病机之演变,分阶段治疗,实为有效。清代喻昌在《医门法律·肺痈肺痿门》中对肺痈的形成、临床表现及治疗叙述甚详。有关形成的原因他提出:“……留邪固结于肺叶之间,乃至血为凝滞,以渐结为痈脓,是则有形之败浊。”治疗方面,提出凡治肺痈病,以清肺热、救肺气,俾其肺叶不致焦腐,其金乃固。故清一分肺热,即存一分肺气.
现代对小儿肺痈的研究较为广泛深入。在临床研究方面,随着肺痈病源学的进展,对由多种化脓性细菌混合感染所致的吸人性肺脓肿,以金葡菌为最常见所致的血源性肺脓肿、肺化脓症继发性肺脓肿的辨证论治在结合辨病方面得到深化,以多种方法治疗小儿肺痈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些临床研究的成果,增加了治疗肺痈的手段,提高了疗效。在实验研究方面,建立了动物模型,明确了肺痈新药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提出了药效学研究要求,使中医药治疗肺痈的药效原理从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防止或减少呼吸道感染、消除形成的肺脓肿的倾向及抑菌抗炎等方面得到说明。并为治疗肺痈药物的筛选和剂型改革提供了药理学方法。
一、病因多种病因可引起肺痈,常见的有风热之邪蓄积、肺外痈疽迁移、其它病因伤肺等3类。
1.风热之邪蓄积外感风热之邪客于表卫,未得疏解,留而不去,客于脉络,稽留于肺,或与素留之热相合郁积熏灼,腐化成脓;或先病肺炎,热*炽盛不解,转成肺痈。此为小儿肺痈之常见病因。
2.肺外痈疽迁涉不论头面四肢或躯干及其它脏腑之痈疽,皆可通过经脉相传,其风热邪*搏于营血,蓄积不散,熏灼于肺而成肺痈。
3.其它因素伤肺久咳伤肺,易为外邪所乘,或咳吐溢乳、咽下异物,吸入于肺,均可郁结而导致本病。而饮食因素,如过食炙煿辛辣厚味,或母食辛辣厚味遗热于儿,积热在内,熏蒸于肺,亦可成肺痈。
现代研究表明,吸入性肺脓肿常为多种化脓性的细菌混合感染所致,包括需氧和厌氧的革兰氏阳性与阴性的球菌及杆菌。认识到厌氧菌感染对肺部化脓性感染的重要性,分布于人体腔道口粘膜上的厌氧菌比需氧菌还多,据报道,每毫升唾液中有个厌氧菌,较需氧菌高10倍。吸入性肺炎与肺脓肿的厌氧菌感染占85%一90%。较重要的厌氧菌有胨链球菌、胨球菌、脆性厌氧菌、黑色素厌氧菌、螺旋体等。30%为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感染。常见的需氧菌有肺炎球菌、金*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需氧菌大多与厌氧菌同时存在。血源性肺脓肿则多由单一病菌感染所致,以金葡菌最常见。继发性肺脓肿则多继发于原有的肺部疾病,如细菌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等引起的肺化脓症。
二、病理1.病变脏腑在肺肺痈的病变脏腑在肺,无论风热之邪蓄积,肺外痈疽迁涉或其它病因伤肺,其共同的病理变化,均为风热邪*,壅滞于肺,热壅血瘀,蕴*化脓而成痈。正如《柳选四家医案·环溪草堂医案·咳喘门》所说:“肺痈之病,皆因瘀阻于肺络,久蕴生热,蒸化为脓。”说明肺痈是肺脏邪瘀热久郁蒸而成。
2.病理因素为邪热肺痈的发生是因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血滞为瘀,而致痰热与瘀血互结,血败肉腐成痈为脓。
3.病情演变分虚实肺痈的病理演变过程,可以随着病情的发展、邪正的消长而变化,其病机属性,则可分为虚实两大类。肺痈初期,因风热之邪侵犯卫表,内郁于肺,肺卫同病,蓄热内蒸,热伤肺气,肺失清肃,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肺卫表证。成痈期为邪热壅肺,蒸液成痰。气分之热*浸淫及血,热伤血脉,血为之凝滞,热壅血瘀,蕴酿成痈,表现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等痰瘀热*蕴肺之候。溃脓期,为痰热与瘀血壅阻肺络,肉腐血败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排出大量的腥臭脓痰。以上均为肺痈之实证的病机变化。肺痈进入恢复期,如溃后脓*不尽,邪恋正虚,每致迁延反复,日久不愈,耗伤气阴或气阴两伤。
一、诊断要点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小儿肺痈的诊断依据:
1.发病多急,常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呼吸气粗。2.咯吐大量*绿色脓痰或脓血痰,吐入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气味腥臭。
3.局部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或增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或湿性罗音。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二、鉴别诊断1.细菌性肺炎大叶性肺炎与早期肺脓肿的X线改变往往相似,但临床上前者的高热持续时间短,多数病人咯铁锈色痰,痰量不多。肺炎球菌肺炎与肺炎杆菌肺炎可继发肺脓肿,作痰细菌学检查对于诊断有重要意义。
2.先天性肺囊肿继发感染有发热、咳嗽、咯脓痰症状,但囊肿的外壁整齐,周围无炎症浸润,透视见气囊随呼吸胀缩为基本特征。
3.包囊性脓胸尤其伴有支气管胸膜痿者,胸腔积液可经瘘管而咯出,X线检查亦显圆形、椭圆形的液囊腔。但在与胸壁呈切线位X线检查时,可见包囊性脓胸紧贴胸壁而不在肺内。超声波检查可在离体表较浅的部位有液平面出现,并可作胸腔穿刺得到证实。
4.肺大泡常见于金葡菌肺炎消散期,需与肺脓肿鉴别。前者空腔较后者迅速而易变,壁薄,多无液平面,短期可自然消散。
5.空洞性肺结核起病隐袭,多呈低热,全身中*症状不如肺脓肿明显,少脓痰。X线检查空洞周围炎症反应不明显,且有新旧病灶并存,同侧或对侧肺野常有播散性病灶,空洞内无或仅有少量液平,痰抗酸染色或PCR法常能查到结核菌。【辨证施治]
一、证候辨别1.辨主证本病主要证候为突然高热,畏寒。咳嗽,继而咯吐大量腥臭脓痰,咯出大量的腥臭痰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
2.辨证候即初期多为邪在肺卫证,成痈期多为化脓成痈证,溃脓期多为痈肿内溃证,恢复期多为邪衰正虚证。
二、治疗原则治疗当以祛邪为原则,采用清肺解表、清热解*、化瘀排脓等治法。初期治以清肺散邪,成痈期治当清热解*,溃脓期以排脓解*为要,恢复期气阴两伤者当养阴益气,如久病邪恋正虚者,当扶正祛邪。 [邪在肺卫]恶寒发热,咳嗽,咯白色粘沫痰,痰量由少渐多,胸痛,咳时尤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苔薄*或薄白,脉浮数而滑。多有风热上受,表卫受邪,正邪相争所表现的恶寒发热,以及风热犯肺,肺为热*熏灼,肺失清肃而咳嗽胸痛,粘痰,口鼻干燥等症。对风热咳嗽或肺炎喘嗽邪热不解者,须防转本病。
[治法]疏散风热 清肺化痰[方药]银翘散加减 组成:银花、连翘、芦根、竹叶、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鱼腥草。咳甚痰多者加全瓜蒌、浙贝母、杏仁;燥伤肺津者.加沙参、天冬、麦冬、天花粉等;胸痛甚者加瓜蒌皮、郁金、桃仁。[化脓成痈]身热转苌,时时振寒,壮热不解,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浊痰,呈*绿色,年长儿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腻,脉滑数。此期辨证要点为热*内盛,正邪相争所表现的振寒壮热;热*壅肺,肺气上逆所致的咳嗽气急胸痛;以及痰浊瘀热,郁蒸成痈所出现的咯吐*浊痰,喉中有腥味。
[治法]清肺化瘀消肿[方药]《千金》苇茎汤加减 组成:桃仁、冬瓜仁、薏苡仁、大青叶、鱼腥草、虎杖、*芩、银花、连翘。热盛加*芩、*连、栀子、石膏;浊痰量多而臭加葶苈子、桑白皮。 [痈肿内溃]咯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腥臭异常,时有咯血,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平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质红或红绛,苔*腻,脉滑数。此期因血败肉腐,痈脓内溃外泄,故咯吐大量腥臭血痰,由于热*瘀结,肺损络伤而咯血。
[治法]排脓解*[方药]加味桔梗汤加减 组成:桔梗、薏苡仁、贝母、橘红、银花、丹皮、白及、甘草等。痰稠腥臭者可加鱼腥草、野荞麦根、败酱草、*芩清热解*排脓;咯血的配山栀、藕节、白茅根、三七等凉血止血;烦渴加天花粉、知母、玉竹、沙参等;气虚不能托脓,加生北芪;胸痛胀满,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滑数有力.可加桔梗、白敛峻驱其脓。药后其脓可吐下而出,体弱者禁用。[邪衰正虚]身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日少,精神渐振,食纳好转。或见胸胁隐痛,难以久卧,气短懒言,自汗盗汗,午后潮热,烦躁少寐,口干咽燥,面色无华,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舌质红或淡,脉细或细数无力。或见咳嗽,咯吐脓痰,日久不净,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此期辨证要点有三:一则由于脓溃之后,邪*已衰,诸症好转;二则因病后耗伤气阴,表现有肺气亏虚和肺阴耗伤的证候;三则部分病例由于邪恋正虚,脓*不尽。或病情反复,迁延不愈。
[治法]养阴补肺[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组成:人参、甘草、麦冬、阿胶(烊化)、杏仁、桑叶、枇杷叶、沙参、贝母、瓜蒌。如有低热者加青蒿、白薇、地骨皮;食纳不振,便溏者加白术、山药、茯苓;咯吐脓血不尽者加白敛。若邪恋正虚,咯痰腥臭脓浊,反复迁延日久不净,当扶正祛邪,配合排脓解*法,酌加鱼腥草、野荞麦根、败酱草.
一、大咯血临床表现慢性肺脓肿病变若侵蚀大血管,可引起大咯血。咯血多在咳嗽后发生,咯出的血为鲜红色,有泡沫,常混有痰。血量多者可从口鼻涌出,部分从咽吞入经消化道排出,使粪便成柏油样。
1.中医治法肺痈咯血多见于溃脓期,主要病机为热伤血络,治法凉血止血为主。常用中药如丹皮、山栀、水牛角、制大*、藕节、白茅根、三七、侧柏叶、仙鹤草。常用方剂如犀角地*汤(生地、赤芍药、丹皮、水牛角),十灰散(大蓟、小蓟、莲叶、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根、大*、栀子、棕榈皮、丹皮,各等分,炒成灰,研极细末,按年龄大小每服0.5—6g,用藕汁或萝卜汁或温开水送服)、四生丸(生莲叶、生艾叶、生侧柏叶、生地,水煎服或制成丸服)。
2.西医治法①大量咯血时应令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情绪紧张。②立即以垂体后叶素lOu,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lOml内,缓慢地推入静脉。③镇静剂可用苯巴比妥钠1--2mg/kgbw肌内注射,或10%水合氯醛溶液每次0.lg/岁口服或灌肠。④吸入亚硝酸异戊酯0.2ml,必要时可2小时工次.⑤患者胸部放置冰袋或沙袋,以减少呼吸运动,便于止血。⑧咯血过多易致窒息,应立即变换病人体位使血液咯出.⑦如出血过多应输血抢救,防止休克。
二、脓气胸临床表现肺部小脓肿破裂而形成支气管瘘管,使胸膜腔与支气管相通而成为脓气胸。在原有症状基础上突然发生呼吸困难,X线胸部透视和摄片可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①若临床症状和体征均符合张力性气胸,在无引流器设备的条件下,即用50m注射器进行穿刺抽气。②控制感染:多数与金*色葡萄球菌有关.故首选抑制金葡菌的药物。使之有力地控制感染。⑧支持疗法。静脉注射葡萄糖,输血及血浆等。
一、中药成药1.银翘解*丸用于邪在肺卫证。2.消炎退热冲剂用于邪在肺卫证。3.清热解*口服液用于化脓成痈证。4.小儿清肺散用于脓肿内溃证。5.千里光片用于脓肿内溃证。6.养阴清肺口服液用于邪衰正虚肺阴耗伤者。
二、单方验方1.鲜鱼腥草9~30g,桔梗3-10g,甘草3-6g,水煎服,每日1剂。
2.金荞麦根茎9~30g,水煎服,每日1剂。3.鲜薏苡根适量,捣汁,蒸热服,每日3次。4.芦根12~30g。桔梗3-9g,薏仁6~15g,甘草3—6g。痰多者加葶苈子、大枣;脓多者加败酱草、冬瓜仁。水煎服。
5.鲜鱼腥草lOOg,捣烂取汁,用热豆浆冲服,每日3次.6.陈芥菜卤,蒸热。每服半茶杯,1天3次,或加热豆浆服。
三、药物外治1.吸入法(1)雾化吸入竹沥、鱼腥草注射液,10%苦参液各lOml。将药液置超声雾化器内吸入,1次20分钟,1日2次。适用于痰稠量多者。
(2)热吸法金银花25g,桔梗20g,半夏、麻*、*芩、杏仁各lOg。以上药共置于水壶内,加水煎煮,壶嘴近口鼻,吸入药蒸气。适用于风热袭肺,热壅肺络.
2.敷药法处方1胸敷散;大蒜lOOg,芒硝50g..处方2大*。将处方1大蒜和芒硝共捣成泥.敷药时,下垫油纱布2—4层,外敷肺俞穴及胸背部阿是区(湿性罗音区),1次2小时,胸背轮换敷,敷毕,去掉蒜硝糊,用温开水洗净蒜汁,再将处方2敷上,即大*研粉,醋调成糊,敷于阿是区,8小时去掉,1日1次。适用于热壅肺络.
3.穴位注射法用鱼腥草注射液,选肺俞、厥阴俞,每穴注射lml,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四、食疗方药1.邪在肺卫(1)双花饮银花、菊花各15g,杏仁12g,蜂蜜适量。将银花、菊花、杏仁煎汤,去渣取汁,分次饮用,饮时兑入适量蜂蜜。
(2)鲜芦根饮鲜芦根g,冰糖30g。芦根洗净切成小块,加清水3碗,煎成1碗,去渣取汁服。
(3)鱼腥草芦根饮鱼腥草、芦根各30g,白砂糖适量。鱼腥草、芦根先煎汤,去渣取汁,入白糖,代茶饮。
2.化脓成痈(1)三仁粥桃仁15g,薏苡仁、冬瓜仁各30g,大米50g,油、盐少量。先煎冬瓜仁,取汁。桃仁打烂成泥。将薏苡仁、桃仁泥、大米煮粥,将成加冬瓜仁汁,调味食用。
(2)鲜芦根粥新鲜芦根g,生姜2片,大米lOOg。芦根洗净切成小段,与竹茹同煎取汁。以汁煮粥,将成加生姜,稍煮即可。每日2次服完,可连服3--5天。
(3)鱼腥草薏仁粥鱼腥草、薏苡仁各30g,大米50g,油盐少许。先煎鱼腥草取汁。薏苡仁、大米同煮粥,将成加入鱼腥草汁,调味略煮即可食用。
3.痈肿内溃.(1)加减桔梗汤桔梗15g,冬瓜仁60g,薏苡仁50g,鲜藕节工小段,黑木耳5g,冰糖少量。以上各药共煎取汁,加入冰糖,稍煮至冰糖溶化。分多次饮,一日服完。
(2)鲜芦根粥参见前成痈期。.(3)冬瓜子饮、秫米粥、鸭汁粥、盐鸭汤、鲤鱼汤等,均可轮换选用.
4.邪衰正虚猪油蜜膏、蜜煎百合、川贝雪梨、银耳羹、.冰糖*精汤、五汁蜜膏、鲜生地粥等,轮换选用.
五、针灸疗法,取穴:肺俞、膻中、支沟、大陵、风门、足三里。用法:肺俞、膻中、支沟、大陵均可用泻法,得气后即出针;风门横刺,得气后即出针;足三里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加减:热甚者加大椎、鱼际(点刺放血),以清肺热。胸痛甚者,加内关、大包以通络止痛;咯血者,加天突以排脓止痛。
六、推拿疗法主要适用于肺痈初期。患儿坐位,着重点按肺俞穴,以和调肺气,除痰镇咳,点按大椎,以宣通阳气,疏表退热。患者仰卧位,着重点按尺泽、曲池、合谷、少商以散风热,宣肺气,解表退热,泻热利咽。点按天突穴,以利气化痰,宣通肺气。
七、西医疗法针对病原菌选取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肺脓肿的关键。早期可用青霉素每日10万u/kgbw,疗程4—6周,对青霉素过敏或无效者,可根据痰细菌培养及敏感实验选用头孢菌素治疗。除全身用药外,又可用抗菌素液喷雾吸入或自气管滴注抗生素,使在脓腔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一、预防1.对肺炎应早期积极治疗,特别麻疹合并肺炎更应及时正确治疗,有效地控制肺内感染。
2.对JL皮肤疖疮痈肿,要及时有效治疗,如有发热咳嗽.、需要作全身的辨证论治,不应只作皮肤局部处理。
二、护理1.注意环境空气新鲜,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青菜,忌肥甘厚味之品。
2.治疗中应绝对卧床休息,排脓期宜将患儿头部放低,以使脓痰顺体位排出。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张氏医通·肺痈》。“肺痈危证,乘初起时极力攻之,庶可救疗。……。慎不可用温补保肺药,尤忌发汗伤其肺气。……若溃后大热不止,时时恶寒,胸中隐痛,而喘汗面赤,坐卧不安,饮食无味,脓痰腥秽不已者难治,若喘鸣不休,唇反,咯吐脓血,色如败卤,满臭异常,正气大败,而不知痛,坐不得卧,饮食难进,爪甲紫面带弯,手掌如枯树皮,面艳颧红,声哑鼻煽者不治。”
《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凡治肺痈病,以清肺热,救肺气,俾其肺叶不致焦腐。其生乃全。故清一分肺热,即存一分肺气,而清热必须涤其壅塞,分杀其势于大肠,令秽浊脓血日渐下移为妙。”
《杂病源流犀烛·肺病源流》:“肺痈,肺热极而成病也。其症痰中腥臭,或带脓也。皆缘土虚金弱,不能生水,阴火炼金之败症,故补脾亦是要者.而其治之法,如初起,咳嗽气急,胸中隐痛,吐脓痰,急平之;或咯吐脓痰,胸膈胀满,喘气,发热,急消之;或病重不能卧,急安之;或已吐脓血,必以去脓补气为要。无论已成未成,总当清热涤痰,使无留壅,自然易愈。凡患肺痈,手掌皮粗,气急脉数,颧红鼻煽,不能饮食者,皆不治。”
《类证治裁·肺痈》:“肺痈*结,有形之血,血结者排其*.……肺痈由热蒸肺窍,致咳吐臭痰,胸胁刺痛、呼吸不利,治在利气疏痰,降火排脓。”
一、药效学研究肺痈的药效学研究,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可通过以下实验进行。
1.清热实验观察药物对细菌或干酵母致大鼠发热的退热作用。姚秀娟等应用清温冲剂为复方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有大青叶、芦根、石膏等。小鼠和家兔实验证明对*素性发热有解热作用。
2.抗菌作用吸人性肺脓肿常为多种化脓性细菌混合感染所致,血源性肺脓肿则多由金*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故实验时应选择相应的细菌如金*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胨链球菌、胨球菌等在动物体内、外,观察其抗菌作用。严雪芹等研制的中药抗感胶囊进行了抗病原微生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抗感胶囊对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微生物金*色葡萄球菌、卡它球菌及肺炎双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胡桂清等将黑龙江省地产中药两头尖(1)、升麻(Ⅱ)、荆芥咀(Ⅲ)、威灵仙(N)制成%中药浸液。调pH为7。2—7.6,与紫丁香进行抗菌作用研究,结果:(I)对金*色葡萄球菌、埃氏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Ⅱ)除对以上两种细菌有抑菌作用外,对志贺氏痢疾杆菌也有很明显的抑菌作用;皿和Ⅳ的抗菌作用也很强。”,杨宝华等将柴胡、*芩、大*、金银花、满山红按常规制成%清热宁冲剂(I),观察(I)对十三种常见细菌的抗菌作用,并以双*连口服液(Ⅱ)作对照。结果表明:I对金*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肺炎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与Ⅱ相比除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外,均优于双*连,与临床治疗效果相符。
3.止咳试验用化学药物引起小白鼠咳嗽,以观察待试药物的止咳作用时,由于化学刺激是作用于呼吸道感受器,反射地引起咳嗽,故凡能抑制咳嗽中枢,或降低呼吸道感受器敏感性的药物,均有止咳作用。王晓蕙等将露木尔(藏族习惯用药,主治感冒、支气管炎、疮疡久不愈)总皂甙进行了动物镇咳、祛痰、平喘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其总皂甙有显著的镇咳作用,R一%。魏云等自拟咳喘宁,由麻*、杏仁、桔梗等药物组成,主治风热、痰热咳嗽,支气管炎。药理研究表明,该药能显著延长豚鼠由枸橼酸所致的咳嗽潜伏期及减少咳嗽次数,能显著减少机械刺激豚鼠气管粘膜所致的咳嗽动物数,提示有良好的镇咳作用。
4.化痰试验于小白鼠腹腔注射酚红后,后者可部分地从气管分泌排出。远志能增强呼吸道的分泌功能。使粘膜排泌酚红量增加。将气管段放入足量的盐水中,加碳酸氢钠使其显色,用分光光度计测出酚红的排泌量,从而得知药物的化痰作用。薛贵平等将中药制剂清肺汤作了祛痰平喘镇咳、体外抑菌等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该药有明显祛痰作用。”,章鸣玉等从安徽贝母提出BA、PA、NA—l、NB一1和C—Ol物,制成悬浮液,进行小鼠气管内酚红泌量测定和气管洗出液的己糖含量,表明能促进呼吸道中水分的分泌,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
二、临床研究1.辨证论治姚公树介绍肺脓肿初起脓未成,或高热不退,脓肿不破溃者,以疏解托散为法,用仙方活命饮加减;肺脓肿破溃后因邪热久鸱,内腐成脓,耗伤正气,脓腔不易闭合者,以托里散结为法,用托里消*散加减。焦源等治疗例肺脓肿,热痰壅滞,治以清热解*,祛痰排脓。用加减鱼桔汤(鱼腥草、银花、生薏仁各50g,桔梗、浙贝母各15g,桃仁10g,芦根、*芩各30g,甘草3g);邪盛卫衰.治以清养补肺,用沙参清肺汤(沙参15g,*花、生薏仁各25g,太子参、合欢皮各10g,桑白皮12g,桔梗10g,冬瓜仁20g,甘草3g),均随证加减,不用抗菌素。总有效率为92.5%。
2.专方专药余化平等用桑芦汤治疗肺脓肿(桑叶20g,芦竹根、鱼腥草、白茅根各60g,刺*柏30g)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14~47天(19.2士3.2天)。并设西药治疗对照组。结果桑芦汤治疗组治愈率90.28%(65/72),治愈天数14~47天,好转9.72%(7/72)。对照组治愈率79.4l%(27/34),治愈天数17—56天(28.4士3.8天),好转20.59%(7/34)。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户0.05)。治疗组一般于服药第2天咯吐大量脓痰,自觉症状减轻,食欲增进,体温逐渐下降,3—21天(乎均13天)体温降至正常,脓腔17—28天(平均2l天)全部闭合。‘”,马业耕用复方清热解*汤治疗肺脓肿(野荞麦根、芦根各15--~30g,鱼腥草、金银花各15g,红藤9—15g,*芩、桔梗各6—9g,丹参、桃仁各9g)。
浓煎成水剂60ml,1日l剂,分2—3次口服,疗程15—30天。并设西医对照组。结果:治疗组20例中,治愈19例,显效1例;对照组25例中,治愈19例,好转6例。经统计学处理,治愈率有显著差异(尸0.05)。治疗天数:治疗组为28。65士10。85天,对照组为42.00±t1.50天,P0.01。退热时间:治疗组为4。3--+3.4天,对照组11.08士8.71天,P0.。排尽脓痰时间:治疗组8。9士5.7天,对照组13.n士6.85天,P0.05。咳嗽消失时间:治疗组11.95士6.46天,对照组19。40±10。53天,P0。01。X线完全吸收时间:治疗组为17.65士6。03天,对照组36.64土9。89天,户0.01。
3.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脓肿的报道很多。易德英等用鲜鱼腥草50g或干品20g水煎内服,1日1剂。另配金银花6—12g,*芩3—6g,桔梗5—10g,杏仁5一lOg,薏苡仁6—12g,芦根6—12g。久病体弱,正气虚弱者加*参、*芪各5一lOg。水煎为2次内服,每日1剂。西医配以全身支持疗法及补充维生素等治疗。结果:痊愈27例,占67.5%;好转13例,占32.5%;住院时间最短6天,最长32天,平均住院15。8天。张瑞宣用肺痈汤组,取金荞麦干根片g,置瓦罐中加清水或*酒0ml,罐口以竹箬封口,隔水文火蒸3小时,趁热过滤即成肺痈汤(久用者应加防腐剂消*封存)。
服法:0—2岁10一15ml/次,2—5岁15~20ml/次,5—10岁20—30ml/次,10—14岁30一35ml/次,14岁40ral/次,每日3次饭后温服。抗生素组用两种以上抗生素;中西医结合组用肺痈汤或千金苇茎汤加减,同时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疗程分别为15。8天,18.8天及28.5天以上。结果肺痈汤组、抗生素组、中西医结合组3组,退热天数平均为2.9、10.9、7。l天,呼吸道症状好转天数平均为3.9、(记录不详)、5。2天;X线检查病灶液平面消失天数平均为7.4、15。2、10.3天;病灶在3周左右吸收分别为11例、1例、3例。经统计学处理,肺痈汤组退热时间较其它两组缩短,有显著差异(P0.05),而其它两组的退热效果之比,差异并不明显(户0.05),各组症状改善和病灶的吸收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王顺茂等以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肺脓疡,取得满意疗效。
中药治疗:基本方剂:苇茎汤加减(芦根50g,桔梗、桃仁、杏仁各12g,冬瓜子、鱼腥草、薏苡仁各30g,连翘、桑白皮、瓜蒌各15g。高热加生石膏;咯血加白及、三七粉;气虚多汗加*芪、人参)。每日l剂,最少服12剂,最多28剂,平均19剂。西药治疗:首选甲硝唑ml,每天2次,静脉输入。氨苄青霉素,口服每日50—mg/kgbw,分4次;肌注每日50一mg/kgbw,分4次;静点每曰50一mg/kgbw,分4次。如用药5—7天疗效不满意,可根据药敏实验,选用相应的抗生素。一加强支持疗法,对久病体虚患者可多次输血浆或全血。结果:本组68例,中西医结合组治愈66例,治愈率为97%,住院天数最短15天,最长50天,平均住院天数26天。
姚大鹏,一九六零年生,号诗坛一怪,四川大学成人教肓中医专业毕业,现高级中医师,高级针灸师,中诗论坛新诗研究版编辑,中国流派网诗歌论坛原创版编辑,全球生态诗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