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
支气管镜是多种肺病的常用诊断和治疗方式,支气管镜(软镜)可以完成大多数诊断和治疗操作,部分操作可能需使用硬质支气管镜(硬镜),例如取出气道异物、治疗气管狭窄、置入硅酮气道支架。支气管镜操作需在气道内进行,对于麻醉科医生既要保证患者的安全舒适,又要满足操作要求,无疑是个巨大挑战。
技术选择
支气管软镜的麻醉技术选择取决于具体操作、患者肺病的严重程度、合并症,以及支气管镜医生、麻醉医生和患者的偏好。
存在如下情况时建议采用气道表面麻醉复合浅中度麻醉:
患者能够配合
预期操作时间短
呼吸状态稳定
拟在术后快速出院回家或返回病房
存在下列操作或患者因素时,首选全身麻醉:
患者因焦虑、严重肺疾病或病态肥胖,即使在浅、中度镇静下也无法耐受支气管镜操作
需使用肌松药来预防术中体动
操作费时或复杂,不只是快速检查气道。例如:支气管内超声、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支气管热成形术、激光等
为什么要做舒适化气管镜?
怎样做舒适化支气管镜?
如何防治支气管镜麻醉中的意外和并发症?
医院麻醉科
医院麻醉科于年建院同年组建,为二级学科一级临床科室。担负着全院各手术科室的麻醉、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及相关疼痛处理治疗等。科室现有高级职称4名。科室医生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李蕾主任医师任中华医学会北京麻醉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学会麻醉专业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另有2人分别担任中华医学会北京麻醉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麻醉分会青年委员。
麻醉科主任:李蕾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一直从事临床麻醉工作,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三十余年来进行了大量临床麻醉、科研、教学和急救复苏工作,熟练掌握各科、各类手术的各种麻醉方法及有创监测,有良好的组织抢救、综合判断、预测和应变能力,注重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理念应用于临床。曾于年到德国柏林心脏中心研修心脏手术的麻醉和科室管理。对老年病人的麻醉、危重症患者的麻醉和气管镜介入治疗的麻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为中华医学会北京麻醉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麻醉专业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参与编撰《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等著作。
麻醉科副主任:程庆好
现为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三届青年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非心脏手术麻醉分会委员,国际气道管理学会联合创始人,北京健康促进会呼吸及介入诊疗联盟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援藏“一对一帮扶”专家。年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临床访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获院级资助科研立项基金4项。发表专著2部、论文35篇、SCI论文7篇。两次获得部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设计获得专利5项。擅长:气道介入麻醉、心肺血管手术麻醉、老年患者麻醉。
副主任医师:孙磊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在各类专业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擅长:气管镜手术麻醉、急性创伤及多发伤患者的麻醉、高龄患者手术的麻醉、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麻醉、心血管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神经外科手术、控制性降压及危重患者抢救复苏。
医院肿瘤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