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翁淑贤通讯员韩文青)3个月前,王姨突然胸闷、气喘,咳嗽咳痰的时候还带有血丝,一查竟患上较为少见的气管癌,病灶几乎占据了整个右主支气管,窒息的恐惧时时萦绕着她。
幸运的是,在广州医院何建行教授团队的努力下,不仅切干净了病灶,还实现了微创自体肺叶移植,完成复杂气管重建,让王姨免受开胸之苦,并最大程度保留了肺组织。
50岁阿姨患上少见气管癌
今年刚过50岁的王姨,3个月前突然胸闷、气喘,咳嗽咳痰的时候还带有血丝。她经常感到透不过气来,像是有什么东西堵在气管里,去医院一检查,竟患上一种较为少见的气管腺样囊性癌。
“医生说,要根治就得开胸把整个右肺全部切掉。”由于肿瘤生长方式和病变累及部位比较复杂,王医院,都没有找到创伤更小、愈后效果更好的治疗方案。
后来,王姨的儿子搜索到广州医院何建行教授团队在气管疾病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便带着王姨上门求医。
经过详细的检查,何建行教授团队的主任医师李树本发现,王姨肿瘤生长的位置不但特殊,而且比较大,占了右主支气管90%以上的空间,极大地影响了她的通气功能。对于这种复杂的气管重建,传统手术方式需要开胸,切开一条20厘米左右的大口子,将病变一侧的肺切除,这样能解决气管问题,但手术的创伤确实非常大。
“尤其是病灶在右边,右肺拥有55%的肺功能,相对左肺来说更加重要。如果切除整个右肺,她术后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将会明显下降,可能多走几步路都会气喘吁吁。”李树本解释说。
但想“保肺”难道就无计可施吗?由于病灶位置特殊,切除后气管与右下肺支气管剩余部分的口径大小不同,会造成吻合口不匹配;如果仅仅是将切断后的支气管与气管两端进行“套叠”,不仅有可能造成吻合部位的瘢痕狭窄、阻碍通气,而且会因拉扯增加对接口的张力,存在撕裂的隐患。到底该怎么办?何建行教授团队大胆设想,反复讨论,确定了最佳解决方案——将王姨右下肺“移植”到上方位置,并且在气管侧壁打开一个与支气管大小匹配的小孔进行“端侧”吻合以解决“后顾之忧”。
攻克气管重建三大难题
为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术前,何建行教授团队为王姨进行气管树影像学三维重建和荧光纤维支气管镜等相关气管外科检查。
7月3日,在广医一院胸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医生的共同协作和努力下,借助胸腔镜辅助技术,王姨的气管病灶被顺利切除。随后,医生团队又帮她完成自体肺叶移植,并成功实现了支气管-气管端侧的吻合,让她在术后能够保持呼吸气道的通畅和良好的肺功能,还无需服用抗排斥药物,生活质量更有保障。
手术过程中,医生们克服了三大难题——一是复杂气管重建技术及吻合口径处理问题,二是胸腔镜辅助下自体肺叶移植,三是自体肺叶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这例手术是国内首创采用自体肺叶移植联合支气管-气管端侧吻合技术治疗复杂气管癌的新术式。”李树本说,经文献检索,这一术式尚属国内首例,不仅完整切除了病灶,而且实现了微创自体肺叶移植和复杂气管重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肺组织,为治疗复杂气管癌探索出新的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