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贵州都市报」
本报讯(记者任勇)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当天上午,贵医附院胸痛中心在门诊一楼举行义诊活动,向市民普及心梗相关知识,包括如何预防和应对急性心梗,远离这一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杀手”。
义诊现场,贵州省胸痛中心联盟主席、贵医附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专家李伟告诉记者,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脏的动脉血管(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导致心脏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多数患者在发病时表现为急性胸痛、胸闷,大面积心肌梗死将诱发休克,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心梗患者约万例,每年新发约60万例,急性心梗如未能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死亡率在30%以上。
大部分心肌梗死的病人前期会有心绞痛的症状。比较典型的症状就是在爬楼、快步行走或者跑步时,出现心前区憋闷或者疼痛。有少部分人表现为上腹痛、背痛、颈部有紧缩感、牙痛、肩痛等。这些症状往往被忽略,容易被误诊为咽炎、颈椎病、胃病等。不过,也有少部分患者发病前没有任何先兆症状。
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旦出现胸部或者上腹部、背部等部位持续的憋闷或者疼痛,一定要警惕是不是发生了心梗,建议及时就医,不要一忍了之。
市民如果遇到急性心梗,牢记两个“”,即迅速拨打急救电话,紧急送医,避免活动。急性心梗最佳的救治时间是分钟,呼救越早,救治效果越好。特别提醒,不是要患者在家观察分钟才就诊,每拖延一分钟,就会有大量心肌细胞死去,如果是供血范围很广的冠脉血管发生闭塞,患者可能维持不了分钟。心血管内科医师常说的一句话:“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心肌梗死是不是只跟中老年人有关?李伟表示,过去,急性心肌梗死的确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40岁以下心梗患者相对较少。现在也有30多岁、甚至20多岁的急性心梗患者。分析相关数据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越来越年轻化。
什么原因导致心梗?应该如何预防?李伟表示,急性心肌梗死不是一蹴而就,前期,冠脉血管狭窄是缓慢积累的,然后在某个时间点突然爆发急性心肌梗死。所以,远离心梗,先从防治冠心病开始。
预防冠心病,必须远离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不要熬夜,戒烟限酒,避免高钠饮食、高脂饮食、高糖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避免一切可能导致急性心梗的诱因,比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精神过度紧张等。在天气变化和季节转换的发病高峰期,注意穿戴暖和。
此外,定期体检,复查监测相关指标,比如血压、血脂、血糖等,看是否控制达标。如果没有达标,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