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膨胀惹麻烦 昔日以水推磨村庄如今“喊渴”,热点资讯,
原标题:半夜起床只为抽满一桶水
街道狭窄逼仄。 清华大学西北侧的水磨社区里,走不远就能听见咕嘟咕嘟的声音,两层楼高的铁架子上,挂着的钻井机正在狭窄的小街上打井。这个百年前曾经叫做水磨村,以水推磨为旁边皇家园林圆明园服务的小村子,如今却要依靠打井取水喝了。
停水半个月 居民着急
水磨社区位于清华大学西门往北约200米的路东侧,整个社区,南北约有300米长,东西长约200米。
“您看,一点儿水都没有。”望着打开却毫无动静的水龙头,李先生很无奈,他顺手把一旁的水泵打开,水泵嗡嗡作响,但水龙头里仍然滴水不见。“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半个月了,只有半夜才能来一点儿水。”
李先生的家位于社区最南端,多年来,水磨社区的自来水都是从清华大学接过来的。半个月前,各家频繁出现水龙头不流水的情况,而最近几天,连住在“距离水管最近”的李先生家也没水了,居民们很着急。李先生家的房子还有不少租户,“我每天夜里3点打开水泵,用桶接水,然后给各租户送去。”大夏天的,连着好几天都没法洗澡。社区居民们都很无奈,“这里的老居民,很多都是当年清华大学的职工。”
盖起小楼房 租给打工者
水磨村的房屋大多是二三层的小楼,社区里有两条南北向的小街,小街窄得连一辆汽车都无法通过。然而抬头望去,天空比路面还窄,因为整个社区中的小楼,彼此阳台若是没有栏杆,一步就能跨过去。
社区里的老居民说,此前这里叫做水磨村,“听长辈们说,这里曾经是依靠水来推磨,给圆明园磨面粉的村子,才留下了水磨村的名字。”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村子周围还有不少农田,当时这里只有百余户居民。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关村逐渐热闹起来,稍微富裕的村民,就将自己家的房子翻盖成三层小楼。
到了2005年,村子里已经盖满了各种小楼,楼房与楼房之间,往往间隔只有一两米甚至只有一尺。越来越热闹的清华、北大、中关村,开始出现大批打工者,而这里的房子成了他们租住的对象。几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挤住着一家人,算不上新鲜事。由于楼体距离很近,很多房屋连空调都没法安装。
有村民坦言,“多亏有了租房的收入,我们富起来了。”一座小楼,自己住两三间,出租十间八间甚至更多,都是随处可见。
然而从几年前开始,这里的水压开始明显不够,“以前,三楼的水管都能出水。”2007年,一些住户的三楼开始停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导致一些居民开始拒绝缴纳水费,并自己安装水泵、楼顶水箱。“我家房顶的水箱是两吨的,开水泵抽满了水,就能供自家和租户们用上一两天。”一位居民说。
而如今,连水泵都抽不到水了,居民们对此也有各种说法。而李先生则认为,除了清华大学的原因,社区人口膨胀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现在咱们这个社区,就算没有上万人也得有几千人了。上个世纪80年代铺设过来的细水管肯定不够用。”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