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创口贴可以取了,没什么不舒服的话,今天就可以出院了。”4月22日,医院心内科病房里,心内科主任吴强正在为牛先生做术后检查。
53岁的牛先生是贵州贵阳人,多年来一直在省外工作。近些年,他时常感觉胸痛,在省外做过很多检查,但一直没有找到病因。几天前,探亲回贵阳的医院。
医院心内科主任吴强正在为牛先生做检查。
“一检查就确诊为冠心病。我都没想到这个效率这么高,昨天上午住的院,下午就把手术给我做了。”牛先生说。
“他开口变异的右冠状动脉近段完全堵塞了,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也有重度的狭窄。”吴强介绍,医护人员通过5个小时的手术,采用目前治疗冠状动脉堵塞最先进的逆向导丝技术,将其堵塞的血管开通了,也处理了严重狭窄的左冠状动脉。目前,牛先生的身体已基本恢复,今天就可以出院。
困扰牛先生多年的冠心病能够迅速被查出,并得到有效治疗,是医院多年来持续加强优质学科建设,实现又好又快、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做强优质学科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蓄力
医院始建于年,为省*府举办、省卫生健康委主管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干部保健、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三医院。拥有国家级平台7个,人才培养平台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专科16个。
近年来,医院坚持实施“人才兴院、科技强院”战略,以学科专科建设为载体,始终注重优势学科群打造,学科建设成果丰硕。在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心内科以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直处于省内“领先”水平,为该院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该院心内科建于于年,已有44年的历史。目前心内科下设“结构性心脏病、心包与心肌疾病”“心律失常”“冠心病与高血压”及“心脏重症监护”四个病区,开放床位张,并拥有一个心功能室和四个心血管专用导管室。通过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呈现临床服务规模逐渐扩大,技术水平持续省内领先的态势。
医院心血管专用导管室,医生正在为患者做手术。
“目前我们心内科可常规开展国内外专业指南推荐的几乎所有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该科副主任李宗庄主任医师介绍,年心内科门诊就诊余人次,出院患者余人次,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余台次。心功能室去年完成心脏超声检查余人次,心电图检查18万余人次,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检查1万余人次。
除心内科以外,该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也是省内权威,已连续7年在复旦大学西南地区呼吸科声誉排行榜位居第四、省内第一。
多年来,该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直攻坚提升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学科紧紧接轨国内外先进技术,打造重症(尤其是人工膜肺ECMO)、呼吸介入、间质性肺疾病、肺康复、肺栓塞与肺动脉高压诊治多学科技术团队,致力于救治呼吸疑难复杂危重患者,减少省内患者异地就医比例,为贵州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目前,我们科室已完成近70例ECMO(人工膜肺)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包括围产期孕产妇、儿童、超高龄(90岁)、ECMO下省内外远途转运技术等,已转为常规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叶贤伟说。
此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入肺脏病学技术也逐步开展并成熟完善,目前已能独立开展气道内支架的植入、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高频电刀、冷冻治疗、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等腔内介入及内科胸腔镜技术,三四级手术明显增多,使得气道、胸膜疾病的诊断、治疗上了一个新台阶,是省内该领域的“领头羊”。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不仅注重加强自身学科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同时也致力于提高基层呼吸疾病防治体系与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全省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科室规范化建设,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医院进行了现场走访、指导规划,以医院PCCM的认证,对均衡医疗资源、缩短地区差异、提升贵州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壮大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输血”到“造血”带动县域医疗发展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年11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显示,截至年11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为.4万个,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9万个,但大城市和基层之间医疗服务水平差别大,存在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导致在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面临难题。
自疫情爆发以来,国家层面出台多项*策措施,着力推动基层医疗改革,医院与基层医疗能力。年*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指出,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卫生服务。而作为全医院,如何发挥“领头羊”作用,带动全省医疗水平的提升,医院一直在做探索。
“医院现在是‘硬件’不缺,缺‘软件’”,‘软件’就是人才的培养。”叶贤伟说,提升医院医生的技术水平,关键是实现从“输血”到“造血”转变。
为了进一步提升医院的“软件”功能,年开始,叶贤伟和团队开启了“送医下基层”的新模式,每季度选择一个市州对市州内各区、县相关医务人员进行统一系统的知识普及培训,两年时间就跑遍了贵阳外的八个市州。年后,进一步把知识普及培训“下沉”到了80多个县。“不只是呼吸科,还有心内科、儿科、血液、影像,只要他们有需要,我们都会安排。”叶贤伟说。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下延伸,不仅要学科专家“沉下去”开展培训,更好把基层医生“引上来”进行临床教学。
年,经原卫生部严格评审,医院心内科获首批“冠心病”、“先心病”、“心律失常”三个国家心脏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是当时全国同时获得三个医院之一。这三个基地的获批,对贵州进一步全面改善、提升心血管疾病临床防治与基础研究能力,加快推进学科建设、重大设备配置、信息化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年至今,该基地已培养了多名学员,不仅涵盖了贵州省内各个地州,还有来自上海、湖北、湖南、江西、山东等地的学员到此学习。
目前,通过医院国家心脏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培训结业的学员已遍布贵州各地,他们回到岗位上开展的各项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填补了全省各县级医院在这方面的空白,医院救治疑难复杂高危病患的能力也随之大幅提升。
随着全省医院心脏介入诊疗逐步普及,贵州省心脏介入诊疗的异地就医比例也明显降低。医院心内科的心脏介入诊疗手术例次也从20年前的占全省一半以上,逐渐降到了目前占比30%左右。患者在家门口即可就医,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远”问题。
加强优质学科建设,不仅关乎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还关乎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是医疗服务改革的重要一步。下一步,医院将持续加强优质学科建设,医院高质量,发挥“领头羊”作用,带动县域医疗发展,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图/文林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