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马克思主义人道及*事人道理论
【摘要】无产阶级的、积极的、革命的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事理论体系中,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事人道理论。
中国论文
【关键词】人道主义;*事人道理论;马克思主义
在西方文化背景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人道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上人道主义批判继承的产物。他们既吸收了西方传统人道主义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主张人的才能充分发展等合理因素,又批判了其唯心史观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本质,克服其抽象性、空想性与虚伪性,用唯物史观建构了自身的人道主义理论。随后,其后继者依据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社会实际,丰富发展了这一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人道理论
(一)人、人性和人的本质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总是抽象地看待人,且仅仅限于在感性范围内承认单独的、肉体的人。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这一观点,声称:“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肯定“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强调人是社会存在物,只有在相互交往、相互合作中才能从事生产劳动和生活。于是,他们将抽象的自然人、肉体人和单个人变为社会化的人、现实的历史的人。以往的人道主义往往只承认先天固有的共同人性,并局限在人的自然属性和思维理性上。马克思主义人道理论则把人性当作与神性、兽性、物性相区别的范畴,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精神与实践、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现实的人性是在后天的实践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形成的。针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宣扬普遍的共同人性,马克思批评他们硬要一切阶级在人性这个炽热的思想面前消失,肯定在阶级社会中,人性尚有阶级性的差异。在解释人性中的根本部分,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时,马克思还提出一个著名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但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把生产劳动和社会性概括为人的本质从而实现了从自然属性、肉体本性的抽象人性和人的本质到现实的具体人性和人的本质的转变。
(二)人的价值和地位
同以往的人道主义把人和人的价值置于首位一样,马克思主义人道理论也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与以往的人道主义不同的是面对资产阶级对待工人阶级的残酷无情马克思还提出为提高人的价值,争得应有的地位,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在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取得社会权力后,就利用它把资产者掌握的社会化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无产者便可不再处于被依附的地位和受到贬抑。于是,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关于人的价值,马克思主义人道理论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和贡献。人的价值是权利和义务、享受和奉献、消费和创造的统一。
(三)对待人的伦理原则
马克思主义人道理论反对剥削制度对人实施非人道原则,也反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抽象与空想的博爱原则,坚持人道原则与阶级原则相统一。它反对不分敌我、不分阶级的全人类之爱,主张对敌人要狠、对人民要爱,肯定革命暴力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人道理论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有具体的实践要求和实行措施。在革命年代实施革命的人道主义,要求*队树立为人民解放而作战的宗旨,实行官兵平等、爱护百姓、救死扶伤,保持官兵关系、*民关系的人道性,同时也镇压反革命分子,不虐待俘虏,使其改恶从善。在社会主义时期实施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其核心是集体主义,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尊老爱幼,扶助老弱病残,在人民之间建立一种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道关系。同时也要求打击严重犯罪分子,给犯人以人道待遇,帮助他们弃旧图新,重新做人。这种人道主义从伦理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对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权利、人格的尊重与关怀,而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的人道关系也只有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四)人类解放和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始终以实现人类解放和全面发展为人道目标,要求进行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建立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为此提出了理想的社会形式和正确的实现途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全人类的解放”、“无产阶级的解放”,要求连同资本家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认为个体的解放也只有在人类的解放中获得彻底解放。
总之,马克思主义人道理论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关于人性、人的价值、对待人的伦理原则和人的解放等的理论,现实性与科学性是其根本特征。它的诞生,是人道理论的一次伟大变革。它使人道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有抽象变为现实,从而使人道主义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积极的人道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不可偏废的组成部分,为伟大的人类解放运动提供了重要指针。
二、马克思主义的*事人道理论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事人道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也是无产阶级*事科学的得奠基者。他们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同时,以极大的精力探讨*事斗争,并撰写了大量的*事理论著作,从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事理论体系。同时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西方人道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的继承,形成了全新的马克思主义人道理论。这一人道理论也充分的体现在其*事理论体系之中。
一是肯定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人道理论的角度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民始终是战争中的决定性因素,人民不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力量,也是一切战争最终必须为之服务的主体性力量。他们认为,战争的结果取决于人和武器这两种材料。在武器和人的关系上,人要适应武器技术的革新,武器技术必须为将士提供强大的物质条件,最终赢得战争的是人。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认为,战争的胜负还要取决于是否能够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能否反映人民的利益。特别是革命战争时期,只有真正的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恩格斯在分析意大利革命遭受挫折指出:“正因为没有能够向法国革命那样发动人民群众,没有走群众路线,其革命的前景才变得微妙起来。”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表明他们在战争的主体问题上保持着人本主义的观念,认为战争是人的战争,它的起因、目的、结果都在于人。 二是*事斗争、暴力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人类追求幸福自由的手段,并不与人道主义完全相悖。马克思恩格斯虽然主张和平但并不反对一切战争,他们认为战争会带来残杀、掠夺、饥饿甚至瘟疫等,一定程度上会破坏社会已有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致使社会动荡不安。然而战争还存在积极意义:“暴力在历史中起着另一种作用,革命的作用;暴力……使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它是社会运动皆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摧毁僵化的垂死的*治形式的工具。”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这样认为是由于他们保有自己独特的人道观念,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它反对不分敌我、不分阶级的得全人类之爱,主张对敌人要恨,对人民要爱。对暴力持分析态度,区别革命暴力与反革命暴力,不追求对人使用暴力,也不笼统否定一切暴力,在争取劳动者的生存权、自由权、消除异化的社会革命斗争中,遇到统治阶级残酷镇压时,迫不得已使用暴力进行反抗;或者在社会主义时期,遇到反社会主义势力和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危害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时,为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而不得不运用暴力,也是必要的,也是人道的。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压迫的斗争中,使用暴力,利用*事斗争是他们取得*权的必要手段,是无产阶级追求幸福自由的必由之路。看起来对资产阶级是不人道的,但对广大受压迫的无产阶级是最大的人道。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要讲人道主义,我们保护最大多数人的安全,这就是最大的人道主义!”
可见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事人道理论并不是反对一切战争,且不赞同对任何人都要实施仁爱的无差别的人道主义。在阶级压迫和人剥削人存在的条件下,那种虚幻的人道主义是不现实的。
(二)中国共产*对马克思与恩格斯*事人道理论的创新发展
中国共产*在不断的战争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事人道传统,这一传统是马克思、恩格斯*事人道理论与中国传统*事仁义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理论创新和经验总结。
一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我*的根本宗旨。1944年9月5日,中共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在山中烧炭时牺牲,毛泽东在追悼大会上作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提出革命*人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共产*和共产*所领导的八路*、新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提出直接标志着我*性质和宗旨的确立,把我*规定成了一支人民的*队。这说明我*是以为人民服务为目标的*队,她的价值在于为人民而存在,其必然是讲求人道的*队。这也是无产阶级*队同其他旧*队的根本区别。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为人民服务就是将人民和民族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2)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发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3)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做到革命第一、工作第一和他人第一。(4)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发扬革命热情和拼搏精神。其总的精神就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时,自觉地将人民和民族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其本质内涵应该属于一种集体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视集体价值为最高价值,把人民的权力看作是最高权力,并为之奋斗和牺牲。这一思想延续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武装组织是一种全新的革命*队的理论,并为这支*队确立了前进方向。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的武装组织是同时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队。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确立也说明无产阶级的*队是彻底贯彻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安国保民、重视集体价值的*事人道情怀的历史延续。
二是确立我**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毛泽东在接受英国采访时,阐述其治*原则:“八路*的*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即:第一、官兵一致的原则,这就是在*队中肃清封建主义,废除打骂制度,建立自觉纪律,实行同甘共苦的生活,因此全*是团结一致的。第二、*民一致的原则,这就是秋毫无犯的民众纪律,宣传、组织和武装民众,减轻民众负担,打击危害*民的汉奸卖国贼,因此*民团结一致,到处得到人民欢迎。第三、瓦解敌*和宽待俘虏原则。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的作战,而且依靠敌*的瓦解。”这三大治*原则,体现了平等、民主、尊重人性等人道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价值追求,一改旧*队的不良作风和习气,使我*面貌焕然一新。
*民一致体现了爱民的思想。民众是胜利之根本,没有人民大众的支持,革命寸步难行。而且,革命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谋福利,丧失了革命的方向就会导致*队变质,革命就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毛泽东说:“我们的*队一向有两条方针:第一对敌人要狠,要压到它,要消灭它;第二对自己人、对人民、对同志、对官长、对部下要和,要团结。”爱民同恨敌是一致的,绝对不可缺乏方向性,敌我不分。
官兵一致体现了民主、平等的观念。毛泽东指出“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队也需要民主主义。*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队的一个重要武器。同旧*队不同,我*在内部充分实行了官兵一致的原则,虽然在*衔等级,级别职务上有上下高低之分,这是一切*队的共同特征。但在*治上、经济上官兵之间是完全平等的。*治民主、经济民主和*事民主也同时被誉为我*的三大民主。同封建*队等级森严的管理制度和体罚打骂的管理方法相比我*所实行的是真正的人道主义治*方略。
优待俘虏体现了尊重人性尊严的人道精神。在人民*队成立以来所进行的历次战争中我们都对俘虏采取了极其宽大的*策。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次自卫战争,尽管我们面对的是极为凶残的入侵者,但我们都把被俘者当成了个体生命看待,并尊重其人性尊严。按一是对待不具备反抗能力的*事人员实施过激行为,是缺乏人道的体现。二是革命*队是一支由人民组成的群体,战俘有可能加以教育转化,充实到革命的阵营中去。优待俘虏是一种宽大的革命情怀,亦是革命人道主义和仁爱精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3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事文集第一卷[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130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事文集第二卷[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360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1449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