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中小基金公司出路何在
国内基金业的“马太效应”不仅在新基金发行市场上愈演愈烈,包括业务拓展、人才储备等各个方面,中小基金公司的发展空间都被全面挤压。困境中的中小基金公司若不能凭借出色的业绩“脱颖而出”,或者做专注于某一业务的“精品店”,等待它们的命运恐怕将只有沦为“壳资源”。 过去的三年是股市大起大落的三年,也是国内基金业格局剧变的三年。三年来,前十名基金公司公募管理规模的总体市场占有率虽然由2006年底的57.25%降至2009年6月底的48.23%,但首尾之间的绝对差距却以几何级数增加。另一方面,三年来基金公司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展到QDII、专户理财,而这些业务中大型基金公司更占据了绝对优势。 目前,大型基金公司的品牌优势已经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中小基金公司沦为“面目模糊”的跟随者,人才、客户资源向大型基金公司集中的趋势更加难以逆转。在此情况下,国内基金业会不会出现“大吃小”乃至清盘退市的情况?答案却是未必。 原因有二。一方面,目前大型基金公司没有兼并小基金公司的动力。和国外不同,就像不久前发生的贝莱德收购BGI,看中的就是BGI在被动投资方面的强大品牌和投资能力。而国内中小基金公司的业务和大公司高度重合,且没有形成差异化优势,因此中小基金公司无论在品牌、渠道还是人才上都不对大公司形成足够吸引力。另一方面,国内基金公司牌照仍是稀缺资源,中小基金公司的股东会力保“壳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会放任基金清盘。 不过,随着中小基金公司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如果其股东认为公司的发展前景没有足够吸引力,进而不愿意投入更多资源甚至谋求“卖个好价钱”,未来一段时间或许我们会看到更多基金公司股权变更的案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