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和小编一样离开GPS导航一秒变“路痴”或是在体检过程中被查出了肺结节立马联想自己身患“肺癌”的模样陷入无法自拔的深深恐慌上面两件在生活中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怎么就扯上了关系?在浙江大医院呼吸内科团队就用上了GPS导航判断良性、恶性肺结节神马“黑科技”?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辅助医生精准寻“路”精确定位标记肺部小结节让肺结节无所遁形51岁的她,被“GPS”利器揪出病灶
51岁的杭州人王女士,几年前曾因“右上肺癌”切除部分右肺上叶。
最近复查肺部CT,右肺下叶又发现了一个大小约1.6*1.1cm的结节。“医生,我的结节是恶性的吗?是不是转移?”她为这颗肺结节天天惴惴不安,吃不下、睡不着,求诊于浙大一院呼吸内科。
影像报告显示,王女士的病灶位于肺外周三分之一区域靠近纵隔及心脏,病灶无明显气道通过。经过上次的肺部手术,她右侧各级支气管结构扭曲狭窄,支气管管腔变窄,用常规支气管镜无法到达病灶,经皮穿刺活检异常困难。
面对王女士的焦虑与忧心,呼吸内科李和权主任医师为她开展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活检术(ENB)。
手术前,把电磁定位板置于王女士身下,胸前贴上3个电磁片;手术时,导航探头通过支气管镜管道逐级插入下一级支气管,慢慢靠近模拟导航图标记的病变位置,术中可由电磁信号不断修正行进的路线,遇到阻力实在不能前行时,则用穿刺针反复穿刺结合导航探头钝性分离(“气管镜下经肺实质结节到达术”(BTPNA),俗称“打隧道”),最终成功达目标、进行病灶活检、染色定位,整个过程只要几十分钟。
根据王阿姨CT数据规划导航路径
将定位导管(LG)和延长工作通道(EWC)引导到计划靶点(病灶位置)
病理结果显示,王阿姨的肺结节为肺腺癌、基因检测发现了药物靶点,经过一段时间的靶向药治疗,王阿姨的治疗效果显著,更增加了她康复的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靶向药治疗后,王阿姨病灶消失
“GPS”系统辅助下,恶性结节无处遁形
77岁的何伯是个“老烟枪”,已经断断续续咳嗽有6年,考虑慢阻肺,4级D组(属于肺功能严重下降、病情最重、难以耐受手术的那类患者)。
儿女带着何医院,CT检查发现老人右肺上肺后叶有一块超过2cm的陈旧性病变,进一步PET/CT检查提示其中的一部分(见下图标记处)要考虑“肺癌”,但由于病灶位置特殊、相应支气管已闭塞,常规支气管镜及超声引导下经气管镜肺活检(EBUS-GS)无法到达病灶,加上老人的肺功能差,肺穿刺风险大,医生推荐他们前往浙大一院呼吸内科求医问诊,因为浙大一院呼吸内科团队对各种疑难、多发、早期肺癌或肺结节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医生,我爸爸年纪大了,肺功能又差,下一步该怎么治?”揪心的儿女带着何伯来到呼吸内科李和权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求诊。何伯入院后,专家为其开展了电磁导航下支气管镜下经肺实质肺结节抵达术(BTPNA),在盘根错节的“支气管树”中通过“打隧道”近2cm准确发现老人的病灶并取出活检组织,快速病理诊断为肺腺癌。
发现肺部小结节,虽然临床医生可以结合影像表现较为准确地推断肺结节的良、恶性,但是最终对其定性并开展后续治疗的金标准还是活检病理。
“人体的肺相当于一棵倒着生长的大树,传统的支气管镜仅能进入主要的‘枝干’,但是如果肺结节生长在树叶的位置,则很难抵达或者准确抵达。”李和权主任医师介绍,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突破了这个技术瓶颈。
“就像车辆行驶过程中,有个GPS会提醒我们距离目的地该左拐还是右拐,还剩多少米。”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是将现代电磁导航、虚拟支气管镜和CT三维成像相结合的新一代支气管镜技术,被称为“肺部的GPS导航仪”,在支气管镜下利用电磁原理探知工作导管的位置,并显示与目标病变的距离、前进路线,术者如同遵照导航地图驾驶汽车一样准确引导工作导管到达肺部指定的目标部位。
李和权主任医师介绍,有时一些肺结节的位置“刁钻”且周围有较多血管,若是采用传统CT穿刺定位容易发生气胸及出血的风险。有了这个“肺部的GPS导航仪”,操作医生通过电磁实时引导,准确到达常规支气管镜无法到达的肺外周病灶,基本“无死角”,提高病变活检成功率,减少误判为“恶性病变”而进行的手术,在活检的同时还可以对病变进行精准染色定位,引导医生在胸腔镜下对病变进行精准切除,对病灶多、不能全部手术切除或者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也可以借助气道内近距离放疗、射频消融等技术直接处理肿瘤性病变。
哪些疾病适合用这项“黑科技”确诊?
因新发病例及死亡率均排名第一
肺癌
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癌”
随着高精度肺部CT检查的普及
越来越多人在体检中
被查出肺结节
尽管大部分为良性
仍有一小部分不能排除早期癌症的可能
这就需要进一步的鉴别诊断及干预治疗
哪些疾病可以通过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来确诊?
1.用于靠近肺部周边的疑难病灶(如:肺结核、肺部肿瘤、间质性肺疾病等)的诊断;
2.用于对淋巴结肿大(如:淋巴结结核、结节病、肿瘤淋巴结转移等)的诊断;
3.用于肺部周边病灶或者纵膈内病灶的介入治疗(如:结核介入治疗、肿瘤介入治疗等);
4.用于部分替代纵隔镜及胸腔镜活检手术,通过简单的有创检查替代风险高的大型手术,降低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浙大一院呼吸内科主任周建英教授介绍:近年来,浙大一院呼吸内科团队将现有的胸腔镜、纵膈镜、支气管镜与电磁导航的支气管镜等技术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术前智能三维重建、外科达芬奇机器人等“黑科技”深入交互,还将进一步推动AI技术在肺癌精准治疗领域的优势互补,不断丰富以“多镜”联合为基础的肺癌精准个体化微创诊疗体系。
她说:“作为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中心成员单位,浙大一院呼吸内科在肺部小结节性质判断、肺部肿瘤早期诊断及个体化综合治疗、参与国际多中心肺癌新药的临床试验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在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特别是慢性气道疾病如COPD、哮喘等个体化和规范化的治疗方面实力雄厚;在实体脏器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因其它因素所致免疫受损患者复杂、重症、难治性与特殊病原体呼吸系统感染的诊治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优势。”
未来,在电磁导航引导下通过微波、射频、冷冻等手段杀死病灶中的肿瘤细胞,将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伤的同时获得近似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这也会是未来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将使更多患者获益。
参考文献: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的介绍,哪些病人需要做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谢冬汪浩姜格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