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图钉突然被吸入9岁男童的喉咙里,瞬间进入气道深部,危险重重。11月2日傍晚,医院儿科急诊紧急接到一辆救护车,车上的孩子天天(化名)和他的妈妈处于恐惧和焦虑之中。经过紧急抢救,医院精心组织多学科医护团队,将这枚图钉取了出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黄琦说:“幸亏图钉是钉尖朝上吸入的,否则掉到周边都是大血管的地方,对救治的难度会更大。”在麻醉科、儿心胸外科、儿急危重症医学科的保障下,黄琦医生借助支气管镜钳取异物,经过多次尝试,反复调整夹取角度,才将一颗完整的图钉取出。
在孩子的记忆里,他是把图钉放在嘴边咬玩时,一不小心,将长约2公分的图钉吸入的。大人们心急火燎地喊了救护车,医院后,最终才赶到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被接诊并收治入院。
当时情况非常危急,外院的影像学检查提示,图钉暂时嵌顿在右侧主支气管分叉处,钉尖可能随时刺破气管发生气胸、感染,或者卡在最狭窄的声门裂发生窒息。天天时不时还在咳嗽,图钉的顶尖不断在左右摇摆,一旦刺破气管壁,后果则不堪设想。
医院为救孩子开通了绿色通道,在多学科的默契配合下,黄琦主任既要避免不损伤气管,又要把控在取出图钉的时候,不能碰到途径的右侧主支气管、主气道和狭窄的声门裂。所幸的是,手术顺利完成了,术后天天恢复良好,第二天即出院。天天的父亲从事航天工作,常年出差在外,听闻儿子图钉呛进气管心急如焚,刚下飞机得知异物被取出喜极而泣。
天天出院当天一家人与黄琦合影留念
黄琦主任医师提醒家长和老师,气道异物是临床中常常发生的急症,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是有不同的管理和宣教重点。看护者们一定要有的放矢地管理,才可能避免危象发生。她表示,0—3岁的孩子异物发生主要是食物,例如花生、果仁,要避免摄入,而且主要在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要逗孩子笑或说话;3—6岁,主要是玩具类的小球,例如玻璃球等,家庭尽量不要购买这些玩具;6岁后的小学生阶段很多是主动吸入的异物,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做好宣教,“有些东西不能放在嘴里,更不要在此时大声地笑和讲话”。
相关链接:
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夜急诊承担了上海小儿急危重症的重要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为小儿健康保驾护航。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上海市耳鼻咽喉质控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设了小儿亚专业,重点诊治小儿耳鼻咽喉-头颈疾病。
来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作者:梁敏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危:图钉呛进小学生气管安:新华医护抢救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