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咳嗽分为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和内伤咳嗽。痰是由肺和气道排出的黏液,其浊而稠者为痰,清而稀者为饮,此皆有形之痰。医院中医科的宋鲁成主任,受邀做客《健康第一》给大家讲讲咳嗽背后的故事。
热痰
痰*黏稠,坚而成块,因热邪煎熬津液,灼炼成痰之故。因为心主火热,临床上多见于肺热。除*痰外,其色赤、色黑亦可能属热痰。
治疗此症宜清泻肺火、宣肺平喘、化痰止咳。
预防:给予高热量、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及油炸食物,多饮水,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衣服要宽松,不要穿得太厚,保持室内通风和适当的温湿度,避免冷空气刺激剂及吸入烟雾等。鼓励病患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改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环境的适应力。
寒痰
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或其色青白,因寒主凝滞,且伤阳气,气不化津,水湿凝聚而为痰。寒痰属肾,临床上除脾肾阳衰而生寒痰外,也多见于风寒束肺。
此类症状需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预防:
1.经常到户外活动,加强锻炼,增加小儿抗病能力。
2.避免感受风邪,积极预防感冒。
3.避免与煤气、烟尘等接触,减少不良刺激。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室温应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为60%。
5.注意休息,咳嗽重的患儿可影响睡眠,应保持室内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
6.经常变换体位及拍打背部,以促进痰液的排出。
7.饮食应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之食品。婴幼儿尽量不改变原有的喂养方法,咳嗽时应停止喂哺或进食,以防食物呛入气管。年长儿饮食宜清淡,不食辛辣、炒香、油腻食物,少食生冷、过甜、过咸之品。
风痰
痰色青,清稀而多泡沫,此病在肝经,因肝风挟痰,阻滞气机,上扰清空,往往伴有支胁满闷,躁怒眩晕,脉弦面青,胸闷喘急等。若因风邪犯肺,往往伴寒热身痛,咽痒咳嗽,鼻塞流涕等。在临床上,外感伤肺,非风寒即风热,故风痰以在肝经为多见。
外风触痰证要疏风化痰。主方:止嗽散、参苏散、牵正散等。常用宣散风邪药与化痰药配伍,又当辨别风寒风热之性,配以辛热辛凉之药。内风痰扰证要熄风化痰。常用平肝熄风药与化痰药配伍,但应辨别内风之成因。
湿痰
咳痰量多,白滑而易咳出,若兼湿热,其色或*,或咳吐脓血臭痰。因脾虚不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外感湿邪或湿热,蕴结上蒸于肺,亦可成湿痰。表现为舌苔厚腻,脉滑等,这是一种病理现象,存在于很多疾病中。
痰湿体质者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痰湿之体质,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饮食要以清谈为主,宜吃: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洋葱、香菇、海带、冬瓜,芥菜等。
燥痰
痰少而黏,难于咳出,或痰中带血丝,或咯出如米粒而色白,或有少量泡沫痰,甚者干咳无痰。此因阴虚肺燥,或秋燥伤肺。临床上当分外感燥邪,和内伤阴虚。
此症多由肺燥所致,治以清肺、润肺为主。用贝母栝蒌散、润肺饮等。如肺肾阴亏灼津者,用六味地*丸加减。
老痰
吐痰形如败絮,色如煤炲,或黏稠如胶,皆为老痰。《丹溪心法·痰十三》认为喉中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是老痰。也有人认为老痰即郁痰,由火邪熏于上焦,肺气被郁,津液凝而成痰,积久胶固而得名。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肺系疾病,经常是由于老痰去除不了,以致诱发患者反复咳喘。所以“去老痰”可谓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关键。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食用的海带就具有去老痰的功效。中医认为,海带性味咸、寒;有消痰软坚、下气平喘止咳的功效。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治疗,可做成海带糖浆或凉拌海带,长期坚持食用,老痰去,则诱因去,效果甚好。
猜你还想看:
中药不传之秘: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化痰、止咳第一名!浙贝母
早起喉咙总有痰,一个妙方,半碗下肚,助你化痰止咳!
痰多,喉咙很堵别怕,3味中药泡茶,是喉咙“推土机”,化痰祛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