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没症状ne哮喘已控制,ldquo [复制链接]

1#

医学指导:中山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鑫炎主治医师

医疗专长:从事呼吸病临床诊疗及教学、科研工作10余年。对呼吸系统疾病和诊治有较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性疾病、胸膜疾病等常见病和危重病的诊断和治疗,熟练掌握气管镜、胸腔镜等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技术。

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患病率逐年增加。

据了解,世界各地成人哮喘患病率为1.2%-25.5%,我国成年人的哮喘患病率大约为1.09%,相当于每个人之中就有一个哮喘患者。

在医院举办《关于如何规范治疗和有效控制哮喘》的主题健康讲座上。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鑫炎着重提醒各位市民。

只要治疗得当,哮喘和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慢性疾病一样,可以做到病情完全控制。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鑫炎

没有症状不等于哮喘已被控制

谈及哮喘,很多人并不陌生。

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由于炎性刺激导致气管发炎肿胀、支气管变得狭窄,从而出现呼吸不畅。

哮喘的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

常见如吸入性过敏原、食物性过敏原、刺激性气体等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

尤其是在夜间和清晨时出现咳嗽,呼气时有哮音,多伴有胸痛或胸部压迫感等。

哮喘在不发病时,看起来可能与正常人无异,这也使很多人误以为哮喘被治好了。

*鑫炎指出,没有症状不等于哮喘已被控制,哮喘一旦发作,患者会出现呼吸气急、胸闷、不能正常运动,影响日常生活,

哮喘的反复发作会导致肺功能的下降,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只有避免诱因,正确服用有效药物才能使哮喘得到良好控制。

*鑫炎表示,只要治疗得当,哮喘和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慢性疾病一样,可以做到病情完全控制。

讲座现场迎来了许多哮喘患者

以吸入疗法为首选给药途径

哮喘应该如何正确规范治疗?

*鑫炎表示,治疗哮喘一般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吸入性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为主要控制药物,可以每天使用,长期控制病程。

在哮喘急性发作时,也可以通过缓解药物如速效吸入性β2受体激动剂来迅速缓解症状。

*鑫炎指出,吸入疗法是哮喘首选的给药途径,因为药物制剂作用在需要治疗的器官。

如支气管、肺部,所需要的药物剂量更少,并且效果迅速,对全身产生的不良反应也较小。

而ICS/LABA联合制剂是哮喘治疗的首选控制药物,长期使用安全性好。

已有研究证实,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的ICS/LABA的联合治疗,可以实现哮喘的治疗目标,达到哮喘的临床控制。

换句话说,哮喘治疗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当然,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非药物的治疗一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哮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到戒烟和避免被动吸烟,避免接触过敏原。

通过健康的锻炼来增强体质,同时搭配健康的饮食和缓解心理压力来辅助治疗哮喘。

*鑫炎提醒,如今处于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哮喘患者尤其要注意花粉过敏的情况。

特别是南方春天常有“回南天”的天气,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引起发霉,霉菌也是引起哮喘发作的主要原因,哮喘患者要注意防潮除霉。

其次,部分由于哮喘控制不好,长期需要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血糖处于偏高的水平,在饮食方面需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

实现哮喘控制,两大因素缺一不可

与所有的慢性疾病一致,哮喘的规范化治疗离不开长期的自我管理。

《年全球哮喘病防治创议》就明确指出,哮喘管理长期的目标是:控制症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减少未来急性加重、固定气流受限和药物副作用风险。

*鑫炎进一步解释,这代表在达到维持症状的控制下。

能维持哮喘患者的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维持肺功能水平接近正常,预防哮喘急性加重和哮喘导致的死亡,同时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

想要实现哮喘控制离不开两大因素:一是建立医患伙伴关系,二是长期规范管理哮喘。

*鑫炎表示,建立医患伙伴关系和长期规范管理哮喘是实现哮喘控制的关键因素。

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参与,有助于哮喘患者了解哮喘相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减少哮喘的发作。

通过定期的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利于哮喘的稳定控制。

提到哮喘的控制管理,自然离不开哮喘控制监测工具来辅助。

临床上为了评估、监测哮喘的控制水平情况,常会选择哮喘控制测试、呼气流量峰值和哮喘日记等辅助工具来帮助管理哮喘。

讲座结束后听众们请教医生问题

文章作者:麦琼璇

点好看,和更多人分享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