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狭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支气管肺段外科解剖学学习笔记右肺下 [复制链接]

1#

学习两肺下叶的肺段辨识过程中,常常因下叶肺段解剖结构变化多样,无法准确命名,参考书太少,江家元先生这本著作是少有的宝库,但因解剖命名差异、表述方式及繁体影印本不清晰等原因,每次读起来都很痛苦,下决心整理成笔记,方便学习,也分享给大家参考,因为表格较多,建议在电脑上阅读,原著的图解很多,对照学习会更好。右肺下叶二维读片的讲解我也正在努力准备,希望近几天分享给大家。

一、右肺下叶支气管

右肺下叶支气管分为二个较大分支:

①背段支气管:由支气管背侧向后发出。

②基底总支气管:背段支气管起点向下至发出各基底段支气管(应该是除B7以外)之间。

③亚背段支气管B*:在背段支气管与基底段支气管之间的基底总干上向后发出。

1.背段支气管B6:

发起点与中叶支气管相对,等高或稍低。

背段与基底段间可有一水平切迹或裂隙,与段间平面并不一致。

背段支气管B6分为三支:上支B6a、外侧支B6b、内侧支B6c。

B6a分布于S6上方的前面、肋面及内后面。

B6b是三支中最大的一支,多单独发出,分布于S6下方的前面及肋面。

B6c分为椎旁支(B6c,pv)及后支(B6c,p),分布于S6的椎旁面及后面,椎旁支较浅在,长短不一致,有时可达下叶1/2甚至4/5的长度,有时平齐外侧支(B6b)或更高,因此,S6呈水平位置盖在基底段之上者占65.2%,S6斜倚在基底段之上者占34.8%。

背段支气管分支类型最多见的是B6a+c,B6b,占73.4%。

背段支气管的分支类型

B6为单干

96%

二分支型:

B6a+c,B6b

B6a+b,B6c

特殊型

B6c,p起于B6b

B6c起于B*

B6b起于B8

三分支型

88%

73.4%

10.6%

4%

8%

B6分裂成二干

4%

B6a+c,B6b

B6a+b,B6c

1.3%

2.7%

2.内侧基底段支气管B7/p>

S7相当于四足动物的心叶,位于心脏和横膈之间,在人类由于心脏位置下移,心包直接贴在横膈上,因此S7成为右下叶的一部分,在一些标本中,可见到S7于下叶之间存在不同深度的切迹,占26.6%(江)。

内基底段支气管一般分为前支(B7a)和内侧支(B7b),分布于右下叶的前面,外侧界一般恒定,约相当于前面下缘的1/2~2/3,分布至椎旁面占66.6%。偶尔有一横膈支由B7后下方发出。

Ferry与Boyden将B7分支归为四型:

①第一型:B7在下叶基底静脉的浅面,分布于右下叶的前内面及椎旁面,占36%(江)。

②第二型:与第一型稍有不同,B7分布仅限于右下叶的前面,椎旁面被B6、B*、B10的分支代替,占25.4%(江)。

③第三型:B7由基底干发出后,立即分为前支(B7a)和内侧支(B7b),围绕右下叶基底静脉,B7a在静脉的浅面,分布于右下叶前面,B7b在静脉的深面,分布于右下叶相邻的椎旁面,占23.9%(江)。

④第四型:缺少B7,前支B7a发自前基底段支气管(B8),内侧支B7b发自后基底段支气管(B10)或亚背段支气管(B*),B7也可发自B8或中叶支气管,占14.7%(江)。

3.前基底段支气管B8:7

前基底段支气管(B8)由基底总干的前外侧面发出,分为外侧支(B7a)和基底支(B7b)。

外侧支(B7a)分布于右下叶的前中面与前外面,基底支(B7b)分布于右下叶前下面的外1/3~1/2以及相邻的肋面、横膈的前外侧部。

前基底段支气管(B8)较恒定(96%),仅4%(江)外侧支(B8a)在原位,基底支(B8b)起于B9或B9b。

邻近肺段的支气管常起于B8,占20%(江),如B7的前支B7a起于B8或B8b,B6的外侧支B6b起于B8a,B9的基底支B9b起于B8。

4.外基底段支气管B9:

外基底段支气管(B9)较其他基底段支气管为小,大部分与后基底段支气管(B10)连成一总干。

外基底段支气管(B9)分为外侧支(B9a)和基底支(B9b)。

外侧支(B9a)分布于S6下方的后外侧面,基底支(B9b)分布于右肺下叶肋面及膈面的后外侧部。

B9缺如者占10.7%(江):①外侧支B9a缺如,其分布区被B*代替,基底支B9b起于后基底段支气管B10,占2.7%。②外侧支B9a被B*代替,基底支B9b起于B8,占8%。

B9发育不全者占9.4%(江):①B9a缺如占2,。7%。②B9a正常,B9b起于B8者占2.7%、起于B10者占4%。

邻近肺段的支气管起于B9,占8%(江),其中4%为B8b起于B9b,4%为后基底段外侧基底支B10b起于B9b。

5.后基底段支气管B10:

此支可看作基底总干的延续。

后基底段支气管(B10)分为后支(B10a)、外侧基底支(B10b)、内侧基底支(B10c)。

分布于右下叶的后面及相邻的肋膈面(有时可至椎旁面)。

后基底段支气管(B10)较恒定(96%),仅4%(江)外侧基底支(B10b)起于B9b。

B10的后支B10a较恒定,与B8、B9的外侧支(B8a、B9a)高低一致(少数稍高或稍低),由B10干上向后发出一支者占80.1%、二支者占8%(江)。

由B10可发出一椎旁支,单独存在或与B10a连成一干,占21.3%(江)。

B10与B9在多数情况下连成一总干,B7起点以下大多形成二分支型,B8、B9、B10形成三分支者占8%(江)。

6.亚背段支气管B*:

B*位于背段支气管B6与基底段支气管之间,起于基底总支气管的背面(有时偏内或偏外),发现率58.5%(江),其中一支B*占54.5%,二支B*占4%。

B*的起点位置

B*阳性率

58.5%

一支B*

54.5%

平B7

B7与B8之间

B8与B9之间

10.6%

18.6%

25.3%

二支B*

4%

一支平B7,一支B7、B8之间

一支B7、B8之间,一支B8、B9之间

2.7%

1.3%

B*在右下叶的分布区域

后面及邻近的椎旁面

后面

后面及邻近的后外侧面

后面、椎旁面及后外侧面

18例

10例

9例

7例

共计

44例

二、右肺下叶动脉

右肺下叶动脉与相应的支气管相伴行,分支颇似支气管的形式。

右肺下叶动脉系肺动脉叶间部向下的延续,在中叶动脉稍下方先发出背段动脉,由此向下称之为肺动脉基底部。

1.背段动脉A6:

右肺下叶背段动脉的分支类型

A6单一干

简单型

A6a+c,A6b

A6a+b,A6c

A6b+c,A6a

复杂型

A6a+c,pv,A6b+c,p

82%

72%

50%

10%

12%

10%

A6二支型

简单型(A6c或A6b单独发出)

A6a+b,A6c

A6a+c,A6b

复杂型(A6c分裂)

A6a+c,pv,A6b+c,p

16%

10%

6%

4%

6%

A6三支型

(A6b或A6a离开本干,本身分成二小支)

2%

A6的分支与相应支气管的分支相似,分为上支(A6a)、外侧支(A6b)、内侧支(A6c)。

8%右上叶后段的升动脉起于A6。

2.内基底段动脉A7:

内基底段动脉(A7)在一定范围内与内基底段支气管(B7)分支一致,相应地也将A7分为四型/p>

第一、二型相类似,A7在基底静脉浅面越过,占62%;

第三型A7发出后立即分支为前支A7a和内侧支A7b,相应伴行B7a和B7b,A7a位于基底静脉浅面,A7b位于基底静脉深面,此型占30%;

第四型A7a正常起点占4%,A7a起于A8占4%,而A7b起于A*占4%,A7b起于A8占4%(江)。

A7及A7a起于中叶动脉各2%(江)。

3.前基底段动脉A8:

A8单独自基底干发出者占52%,

A8与A7或A7a连成一干者占18%,

A8与A9连成一干者占14%,

A8分裂成二支①分别自基底干上发出②与A7、A9分别连合③与A9连合,占18%(江)。

4.外基底段动脉A9:

A9、A10连成一干,占54%(江),较B9、B10连成一干明显少。A9、A8连结占14%,

A9与A7+8连结占6%,

A9分裂成二支,分别起于基底干或各段动脉上,占20%,

A9缺如者占6%(江)。

5.后基底段动脉A10:

后基底段支气管后段(B10a)的血液供应多半由A10发出的相应动脉(A10a)供应,6%由A9供应,4%由基底动脉干的下部发支供应。

6.亚背段动脉A*:

A*起于基底动脉干:①接近A7或A8者,占20%②接近A9、A10的分叉处,占28%。

A*起于A9及A10,占18%(江)。

三、右肺下叶静脉

右肺下叶静脉由两个主要属支组成,背段静脉和基底总静脉(Commonbasalvein),此型占74%,由于个别静脉的移位或增大,使右下肺静脉的组成发生变异者占26%。

组成右下肺静脉的类型

由两支静脉汇合而成:

V6/C

其它组合

V6+VX3/C

V6+V*/C

V6a+c/C(V6b起自S)

86%

74%

12%

6%

4%

由三支静脉汇合而成:

V6/S/I

V6/V4或V4+5/C

V6/VX3/C

12%

6%

2%

4%

由四支静脉汇合而成:

V6/V*/S/I

2%

基底总静脉(Commonbasalvein)由基底上静脉(Superiorbasalvein)和基底下静脉(Inferiorbasalvein)组成。

右下叶基底静脉的分支类型

基底上静脉

基底下静脉

简单型

V8+9

V8

V10

V9+10

44%

36%

8%

分裂型

V8+9

V8+9+10

V8

V9+10

V10

V8+9+10

56%

46%

8%

2%

1.背段静脉V6/p>

位于背段支气管和基底段支气管之间(或背段支气管与星*段支气管之间),出肺叶后绕基底段支气管后内侧,直接注入下肺静脉,占90%。少数背段静脉注入下肺静脉的位置更低,在B7a和B7b之间或B*的下方,还发现V6为分裂型,V6a+c及V6b.

通常V6主干由V6a和V6b组成,V6b位于段间平面,V6c甚小,一支或多支注入V6,此型占64%。另外34%的V6属支不典型,呈树枝样排列,不好归类,但仍可发现其中一支较粗大的静脉位于段间平面内。

2.基底段静脉V7-10/p>

内基底段静脉V7,为下叶基底静脉中最小的一支,①如系一支,一般注入基底下静脉,少数注入基底上静脉或直接注入下肺静脉。②如系一支以上,前支V7a一般注入基底上静脉,内侧支V7b则注入基底下静脉。

前基底段静脉V8的内侧亚段静脉V8b分为二个次支,主干为外侧支V8bl,位于B8与B9之间,内侧支V8bm位于B7和B8之间(此支也可以起自V8l).

外侧基底段静脉V9位于B9与B10之间,占半数,V9分裂为二,分别属于V8、V10的属支,占46%,此种情况V9即不在段间平面内。

后基底段静脉V10系下叶静脉的终末支,一般不在段间平面内,后亚段静脉V10a在少数情况下注入基底总干或基底上静脉。

3.亚背段静脉V*/p>

约52%存在此静脉,注入①基底上静脉远端或其属支16%②基底下静脉远端及其属支16%③基底上静脉近端4%④基底总静脉12%⑤V6或V6c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